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需要藉助教皇的名義。使得自己的統治更加正統,而教皇也需要帝國皇帝的扶持,所以兩者幾乎是一拍即合,成為一對政治上的盟友。
可是隨著教皇實力的增強,他們已經不甘心受制於羅馬皇帝,早在多年前開始,教皇就想擺脫羅馬皇帝的控制,在阿格尼絲的祖父亨利三世統治之時,教皇就經過數次的嘗試。可惜亨利三世卻極為強硬,竟然數次廢立教皇,而且也一直掌握著境內各級主教的任免權,可以說亨利三世在世時,皇帝對教皇的控制達到了一個頂峰。
但是很不幸的是,亨利三世對教皇的壓制引起了天主教會的極度不滿,於是在亨利三世三十九歲那年,忽然在一次外出時遇到刺殺。而且他身邊的騎士中也有人被收買,結果這次刺殺使得亨利三世含恨而亡。雖然後來沒能查到刺殺背後的指使者,但是種種跡象都表明,刺殺亨利三世的背後兇手肯定與教會有關。
亨利三世的意外死亡在神聖羅馬帝國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其中影響最大的自然就是皇位的傳承,幸好亨利三世是個極有遠見的人,他在幾年前好像就做好了準備。早早的就把自己的兒子,也就是阿格尼絲的父親亨利四世選為接班人,並且在他被刺殺的前兩年就讓國內的大主教為自己的兒子加冕,所以亨利四世十分順利的就接任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
不過亨利四世接任皇位時,卻才剛剛六歲。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由他的母親,也就是阿格尼絲的祖母代為掌權,說起來阿格尼絲的祖母也叫阿格尼絲,她的名字其實就是為了紀念自己的這位祖母。
阿格尼絲太后畢竟是個女人,兒子又太過幼小,所以對於朝政上的事情只能依靠外臣,在這種情況下,神聖羅馬帝國的科隆大主教安諾忽然發動政變,先是劫持了年幼的亨利四世,然後逼迫阿格尼絲太后交出政權,並且冊封他為攝政。
安諾奪取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大權之後,很快又與各地的公爵達成秘密聯盟,他們共同竊取了皇室的領地,使得各自的實力急速擴張起來,皇室的影響力下降到極點,並且安諾還強迫亨利四世娶了自己不喜歡的女人為皇后,後來亨利四世公開想要與妻子離婚,卻遭受到所有人的反對,甚至連羅馬教皇也表示反對,這也使得亨利四世對安諾大主教,同時也對教皇更加的不滿。
好不容易等到亨利四世成年之後,他終於找到機會一舉除掉了安諾大主教,重新奪回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大權,可是經過安諾這些年的亂政,神聖羅馬帝國卻已經面臨著極大的危機,首先是教皇已經徹底的擺脫了皇帝的控制,甚至教皇的地位已經凌駕於皇位之上,羅馬教廷那邊也不再聽從皇帝的命令。
另外更加嚴重的是,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公爵之前與安諾勾結,侵吞了皇室的領土,使得他們的實力大增,全國各地都由這些公爵統治,亨利四世所統治的領土僅僅侷限於首都亞琛附近,可以說亨利四世當時的情況比中原歷史上的周天子也強不了多少。
面對帝國內部的兩大威脅,亨利四世並沒有選擇妥協,而是選擇了勇敢的面對,首先他將教皇做為自己第一個要征服的物件,為了帝國南部的主教任免權,他與當時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發生了激烈了衝突。
亨利四世與格里高利七世的爭鬥一直延續了多年,最後年輕氣盛的亨利四世率先發難,他召集國內所有的大主教,宣佈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是個偽教士,並且以皇帝的名義廢除了格里高利的教皇之位,可惜他這一舉動並沒有得到太多的支援,反而被格里高利七世以牙還牙,對他實施了破門律:開除、廢黜和放逐亨利四世。
按照破門律,被懲罰者不在一年之內獲得教皇的寬恕,他的臣民都要對他的解除效忠宣誓。這時的教皇影響力已經超過了帝國皇帝,所以格里高利七世對亨利四世的處罰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援,不少國內的公爵也都紛紛表示,若是亨利四世不能在一年之內恢復教籍,那麼他們將不再接受亨利四世的統治。
在這種情況下,亨利四世可以說被逼上了絕路,甚至連趙佳聽到這裡時也不禁倒吸了口涼氣,設身處地的想一想,若是他處於亨利四世這種情況,恐怕也根本沒有辦法解開這個死局,最後只能迎來國內各個公爵的反叛。
不過讓趙佳也沒有想到的是,亨利四世卻找到了解決這個死局的辦法,那就是忍辱負重,亨利四世竟然親自找到格里高利七世,並且在格里高利七世的門前站了三天三夜,當時天空不停的下著雪,而亨利四世卻赤著腳站在雪地裡,如此做法簡直可以和勾踐的臥薪嚐膽相比。
亨利四世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