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別由亨利四世的兩個兒子康德拉和小亨利掌控,他們都宣稱自己才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導致帝國分成兩部分,彼此都指責對方為異端,結果到現在所有人都搞不清楚到底哪一部分才是真正的神聖羅馬帝國。
其中小亨利統治著神聖羅馬帝國的北方地區,背後得到了國內大小公侯王族的支援,而康德拉則統治著義大利地區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南部,背後有教廷的支援,伯傑就屬於康德拉下屬的水軍將領,統領著羅馬周邊所有水軍,這也是康德拉手下最為強大的一支水軍,不過伯傑雖然名義上屬於康德拉的手下,但他實際上屬於教廷的人,康德拉想指揮他必須經過教廷的授權,否則伯傑是不會聽從任何人的命令。
享受過自己豐富的早餐後,伯傑這才走出自己的府邸來到軍營,身為水軍的指揮官,他自然要享受一些特權,否則又如何體現自己的權威?所以他平時不但不住在軍營裡,而且還有專門的府邸,府中也配有專門的廚師、僕人等,可以說極盡奢華。
伯傑雖然統治著羅馬附近的水軍,但羅馬離開海邊還有一段距離,所以他的水軍大營其實是駐紮在一個名叫奇維塔韋基亞的港口。這裡是羅馬附近最重要也是最早的一個港口,據說早在公元前羅馬帝國剛剛建立之時,這裡就已經是羅馬最重要的港口了。
奇維塔韋基亞港與大部分的港口一樣,港口中的大部分都是民用港口,但是在港口一側卻是軍港,也就是水軍大營。除了伯傑手下的水軍戰船之外,絕不允許有其它船隻進入其中。
伯傑來到水軍大營之後,卻發現手下的將士已經早早的起床,正在各自的戰船上演練,這讓他也十分滿意的點了點頭,他是水軍的主將,不過平時也只是制定一下水軍的演練方法,至於具體的操練事宜自然有其它的軍官負責。
“轟~”隨著一陣整齊的號子聲,只見一艘比其它戰船都要大上兩三倍的戰船忽然排浪而出。將其它正在訓練的戰船都擠到兩邊,這讓不少船上的將士都是站立不穩,更有不少人直接落入海水之中,結果使得大戰船上的人哈哈大笑,那些被撞下船的將士雖然都露出憤怒的神色,但卻沒有人敢說什麼。
看到那艘在軍港操練區橫衝直撞的大戰船,伯傑非但沒有出言阻攔,反而還露出溺愛的神色。因為損失這艘大戰船的軍官正是他疼愛的兒子,在他的水軍之中。一般都是使用的經典三漿座戰船,但是為了表示對兒子的寵愛,伯傑卻是花費重金為他建造了這座五漿座戰船,比之平常的三漿座戰船大了數倍,雖然速度並沒有提升起來,但防禦力卻是大增。於是為了自己兒子的安全,伯傑才讓人將五漿座戰船建造出來做為旗艦,
羅馬的戰船承襲古希臘人,一直使用的是傳統的三槳座戰船,這種戰船每側伸出三排船槳。每排有將近三十支船槳,每個人控制一支船槳,如此一來,光是船上用來划槳的戰士就達到將近兩百人,這也使得這種三漿座戰船不得不造得比較狹長。
羅馬人之所以使用船槳做為動力,而不是使用風帆動力,這主要是有方面的原因,一是用船槳做為動力,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戰船的速度提至最高,而且速度也比一般的風帆戰船快,二來則是因為羅馬人一般在狹小的地中海內部活動,所有海戰也幾乎在地中海中爆發,根本不需要長時間的航行,這也使得他們的戰船在設計之時,就不用考慮續航性的問題,於是在這種情況下,船槳驅動的船隻明顯比風帆戰船更有競爭力。
也正是因為上面的原因,所以羅馬世代都是使用船槳戰船,風帆船隻雖然也已經出現,但一般都是用於民用,或是遠洋船隻。曾經在有一個時期,羅馬單純的追求多漿座戰船,使得漿座越來越多,甚至出現十八漿座的戰船,但是這時羅馬人發現,漿座越多,船隻的自重也就越大,速度反而提升不起來,最佳的配製反而還是三漿座戰船,於是在幾百年前,羅馬的戰船就再次迴歸到原來的設計上,一直使用三漿座戰船做為標準戰船,不過伯傑卻打破常規給自己的兒子製造了一條五漿座戰船,由此可知他對這個兒子的寵愛。
五漿座戰船十分高大,幾乎是三漿座戰船的數倍,長長的船槳從船體兩側伸出,在船員的操作上快速划動,雖然速度比三漿座戰船慢一點,轉向也有些不便,但勝在船身高大堅固,前面還裝備著沉重的接觸,三漿座戰船若是與它正面對戰,幾乎只有被碾壓的份,但若是三漿座戰船利用自身的靈活性與它周旋,那勝負可就不好說了。
五漿座戰船上的人也發現了伯傑的到來,戰船很快就向他所在的碼頭衝來,就在馬上要撞上碼頭時,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