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角色誕生了,“玻璃屋”裡又多了一位成員——北京青年報記者曾鵬宇。他不僅僅是一個體驗者,更是一位監督員,他將用媒體人客觀的視角去感受這100小時。
第四節?玻璃屋演繹“真人秀”
萬事俱備。2003年10月11日,“紫光膝上型電腦——賽博100小時無線網路生活挑戰”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紫光膝上型電腦的定位是“移動專家”,活動正是要為整個中國的筆記本市場和筆記本應用做一些推廣工作。透過這次活動大家可以看到,中國的網路環境和四年前第一屆網路生存時相比會有哪些改善,也可以看出網民們在網路應用水平方面的提高程度。
活動目擊之一——透明
這次活動首先是一個新的創意,“玻璃屋”是透明的狀態,這跟以往在中國舉辦的網路生存活動很不一樣。紫光怎麼會想到用透明的方式展現這次挑戰呢?
“玻璃屋”其實並不是首創,國外有很多例子,1984年在英國就有類似“玻璃屋”的挑戰活動,但在中國如此大膽的挑戰卻是破天荒的頭一回。之前中國舉辦的網際網路生存挑戰是在賓館裡面進行的,雖然條件比較好,能洗澡,也有洗手間,但透明度比較低。很多人沒辦法跟蹤、瞭解有關網路生存究竟做到了一個怎樣的程度。透過“玻璃屋”的形式可以讓更多的人親眼看到挑戰者演繹從網路生存到網路生活的變化,看到挑戰者在裡面做些什麼,怎麼做的。但環境相對苛刻,封閉的廁所,有床,但沒有被子,很多東西都需要自己準備,而且在眾目睽睽之下,24小時受人監視,活動的環境比以前難度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