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有物質文明,作為一名企業家,既要為企業出效益,又要為社會做貢獻,要有社會責任感。“心存感激,腳踏實地,眼望未來”是紫光的座右銘,我們要常懷感激之情(詳見真經八),回報消費者和社會。從做人的文化到做事的文化,其實一直不變的就是文脈相承的清華文化,這是我們的根本。無論我們在山西建精英圖書館,還是在帕米爾高原上建清華紫光紫荊小學,無論是支援“中國青年軟體振興計劃”,還是義建紫光希望書庫電子圖書館,我們熱衷公益的腳步從來不曾停歇。
第三節 做公益要耐得住寂寞
著名學者南懷瑾說,“萬物資生。”萬物的生命靠地球才能夠生出來,它可沒有向我們要報酬,所以人要效法這種道德的精神,只知付出而不會索取。大地為什麼有這種功能和精神,因為大地永遠像天一樣,給你光明,給你生命的能。
孔子曾讚歎坤卦,“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做人要像大地一樣,修養自己的學問道德,要效法大地之厚,尤其是當領導的人更要包容,要能負擔。
坤的德性其實就是大地的品格——“厚德載物”,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化儒家和道家的最高學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也正是清華紫光的文化本源。在這種文化理念的引導下,紫光對社會公益事業的投入在企業利潤中所佔的比重是相當大的,大地的品格已經充分融入了紫光的文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就大事。做軟體,尤其如此。
國外的管理學認為:企業作為一個經濟組織,其存在的合理性是為社會創造價值並滿足需求。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企業在追求收益最大化和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必須為社會創造價值並滿足需求。
隨著中國加入WTO,越來越多的大型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它們在帶來資金、技術和競爭的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它們到處宣揚“企業的社會責任”,並且捐款捐物,從行動上實踐著企業的社會責任。承擔社會責任已經逐漸成為國際企業界的一個行為準則和企業形象訴求,《財富》和《福布斯》等權威性的商業雜誌在對企業進行評比時都加入了“社會責任”這一標準。近年來,這種理念逐步得到了國內企業的認同,政府和媒體也開始呼籲並大力倡導“企業的社會責任”。
第二章 社會責任(6)
但國內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究竟如何?2003年有關部門針對IT企業對公益活動的熱心程度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當年,國內市場比較活躍的80家主要IT企業當中,約有40%進行了公益投入,而20%的企業明確表示沒有進行公益投入,另有相當一部分企業不願透露這方面的資訊。這與國外企業的做法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調查結果同時顯示: 2003年,在社會公益方面投入比較多的國內企業包括北大方正、曙光、清華紫光、華旗、銘泰、盛大等公司,其中,清華紫光在“非典”捐贈等方面的投入達到千萬元。
然而,在對公益活動態度上,少數關注公益事業的國內企業似乎還被視為異類,某種程度上更被當成是熱衷於炒作的“出頭鳥”。對此,紫光堅信,只要耐得住寂寞,堅持做下去,最終會形成社會的共識!紫光認為無論從事哪一種工作都應該有三個目標:生存、財富、幸福(詳見真經九)。幸福是最終的目標。在一個大企業、大的平臺獲得一種大的幸福感,這種成功的感覺是用金錢換不來的。在解決了生存並有一定的財富之後,追求幸福應該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目標,而這種幸福感就源於社會責任感,源於給予。
企業必須追求利潤,但企業絕不能唯利是圖!紫光作為上市公司,它的利潤要回報股東、回報國家、回報員工、回報社會。紫光把“承擔歷史責任,推動社會進步”作為企業遵循和追求的宗旨,這也是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文化相符合的。紫光的企業格言是“文行忠信,恭寬敏惠”,其中的“忠信”,紫光人的解釋就是員工對企業忠誠,企業對社會誠信。據此,紫光又制定了“愛、學、誠、廉、公、勤”的行為準則。
2003年10月28日,由共青團中央指導的“中國青年軟體振興計劃”開幕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並透過點選滑鼠網上啟動了該項計劃系列實踐活動之一的“‘阿拉神燈杯’中國青年實用軟體設計大賽”。紫光為該計劃的每一項實踐活動均提供獎品支援,其中包括膝上型電腦等紫光系列高科技產品。紫光再一次將滿腔的熱情,投入到了利國利民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