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充分體現了時代的進步與優越。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二章 生命執行的基本特性(2)
可見,不同社會階段中的社會制度、政治制度及生產力發展水平,無疑是人的〃後天〃中影響、制約人的生命執行的最大因素。
自然生態環境改變的制約
早在我國古代《內經》中,就有關於自然與生態環境對人的生命影響的論述。〃一州之立,生死壽命不同,地勢優勢然也。。。。。。高者其壽高,下者其氣'夭'〃。隨著人類物質生產活動的大規模拓展,人們在創造自我生存與享受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消耗、侵蝕著寶貴的自然資源。大量土地的人居與工業化佔用,大批森林的砍伐,巨量水資源的消耗,和生產與生活不斷增加排放的熱能、廢氣、廢渣、廢水等,使臭氧層遭到破壞,整個地球的溫度升高,地球環境的承載力趨弱,恢復力變小,使人與自然和諧相容的環境受到較大損害,從而給人的生命帶來多方面的威脅。前述的較大波動型生命曲線與突折型生命曲線的產生與變化,部分人的生命狀態趨於惡化,原因之一即是源於自然環境失衡後,對人們健康的侵蝕並導致疑難病症的增加。如長期生活於低濃度汙染的空氣環境中,生命機體所受到潛在性的損害,導致肺癌發病率增高。工業中的〃三廢〃中因含有鉛、鎘等重金屬毒物,灌溉農田作物,可形成慢性鎘中毒和鉛中毒。含砷、汞農藥汙染土地,可引起砷中毒和汞中毒;土地受到放射性汙染後透過人體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間接吸收,可誘發癌症,引起乏力、脫髮、白細胞減少等病症。
至於因氣候、地理變化等誘發的各類自然災害,如頻發的洪災、颱風、颶風、沙塵暴、泥石流、火山爆發等,無疑給人的生命造成難以規避的嚴重損害。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偉大的,可以極大程度地〃改天換地〃,而人與大自然相沖突時,又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合理利用與精心維護自然環境與資源,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也是人們生命健康且長久維繫的重要前提。家庭的養育與影響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一種基本的社會組織,是人的生命成長與執行的搖籃。中國現代思想家梁漱溟指出:〃家庭生活是中國人第一重社會生活,親戚與鄰里、朋友等關係是中國人的第二重社會生活。〃
生命源自父母,而生命的成長與執行,特別是人的生命發育、成長階段,家庭所提供的物質條件,如食品、住房、衛生、衣物等,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個體生命的狀態。當家庭狀態不景氣,生存條件較差時,兒童所需的營養、穿住、治病等得不到滿足或狀況很差時,人的生命發育無疑要大打折扣。現代社會中,居於大中城市的比較富裕的家庭,與居於貧困山區的家庭相比,對不同家庭所孕育的子女,所提供的必備生活條件有較大差別,自然影響及不同個體生命的體質狀態。
家庭的影響,當然不限於物質生活條件方面,家庭中父母等成員的性情、脾氣、品德、文化素養等,對子女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一般而言,家庭和諧,父母品性修養較高,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又精心呵護幼童成長,其子女性格的傾向、智力的發育、品德的形成會呈現出良性的狀態;而家庭不和,父母的性情粗魯,相互爭吵,甚至於發生打架等家庭暴力,對子女的心靈損傷、性情培養乃至身體發育,肯定是不良的。離婚是家庭關係解體的一種特定現象,有其複雜的社會與個體的原因。離婚處理得好,對子女的傷害可以降低較多,而離婚處理不當,對子女傷損與不利影響,可能波及終生。
第三節差異性
大千世界中,大至不同國家、地區的種族,小至個體的狀況,都呈現出多樣的差異。生命構建的差異
來自先天的遺傳差異、血型差異、體格差異、生理功能差異等,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與人軀體的高與矮、胖與瘦、肢體及聽覺、視覺、思維能力等是正常還是殘疾。而出生於同一父母的子女中,即使雙胞胎的生命體,也有諸多方面的差異。
生命智慧基礎的差異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二章 生命執行的基本特性(3)
先天的遺傳、後天的培養和開發使人的大腦機能及發揮程度呈現差異。人們的記憶力、思維力及邏輯、語言、反應、計算等方面的智慧素質呈現出千差萬別的差異。
如某些人對音樂、藝術、體育等方面確有天賦,而另一些人不具這方面的天賦,卻具有計算、邏輯、語言等方面的天賦;某些人擅長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