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既然五人之中,已有昔日的頂頭上司孔融和陶謙附和,那麼他當然就該當附和才對。
想到這裡,劉備抬起頭來,正見到孔融看過來,當即展顏一笑,起身對袁紹躬身一揖,附和道:“車騎將軍大義冠絕天下,備不才,願甘附車騎將軍馬後,為大漢天下社稷,為百姓蒼生謀福!”
“嗯!”袁紹很滿意地點點頭,對劉備道,“好,玄德有此心就好,孟德,你意下如何?”
曹操沉吟片刻,皺眉道:“操不才,有一事不明,尚請車騎將軍解惑。”
袁紹面色如常,點頭答道:“好,孟德有何事不明,儘可問出來。”
“當今天子真假如何,有蔡翁,楊公,朝廷諸重臣以作佐證,天下已無異議,以此為由,號召天下義士,共討呂布,豈非難以令天下人信服?”
袁紹面色微微有些不虞,微微皺眉道:“嗯,還有呢?”
“其二,”曹操倒也不含糊,還真的有第二條,“幷州呂布與司空楊彪等人合謀,自李郭把控下,救太后和當今天子至太原,而後又遷天子車駕於長安,朝政雖把控於呂布之手,可司空楊公,司徒蔡翁,並未傳檄天下,號召天下共討之,我等起兵,只怕……”
“只怕亦難以令天下人信服?”
袁紹冷冷地接過曹操的話頭,眉頭緊皺,臉色已是毫不掩飾的不虞,其實豈止是不虞,而是相當地不高興。
曹操一愣,這兩點,他自覺並沒有說錯,為何袁紹會如此反應呢?
況且,想要重新號召天下義士,組建天下聯軍,共討呂布,總得能讓天下人信服才行啊,不然,天下人如何會群起而響應呢?
袁紹冷冷地盯著曹操片刻,終於還是移開,只是突然之間,他似是顯得有些意興闌珊,對眾人道:“諸君遠道而來,今日就議到這裡吧。”
說完,袁紹自顧自地站起身來,跟眾人招呼都不打一聲,徑直帶著顏良和文丑兩人,出門而去。
餘下四人,劉備則去到孔融面前,先見過徐州牧陶謙,再鄭而重之地見過青州牧孔融,三人自顧自地敘舊,有意無意地,就把曹操給晾在一邊,既不跟他打招呼,更別提敘話了。
曹操冷哼一聲,袍袖一拂,邁開大步,自三人身邊擦肩而過,不屑之意,溢於言表。
眾人聚在一起的首次商議,就鬧出這麼一出不愉快來,次日,袁紹連重新召眾人商議的意思都沒有,直接帶著護衛,只是派人跟劉備等人說了一聲,即渡河北返。
袁紹這個召集人都走了,曹操,孔融,陶謙三人,更是沒有理由繼續留在酸棗,只有劉備,這裡本隸屬於陳留,是屬於他的地盤。
酸棗重聚,不歡而散,表面上,這只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插曲,可是,在隨後的日子裡,在北風呼嘯中,各路信使來往穿梭,貌似平靜的關東大地,再次暗流湧動,處於暴風雨即將來臨的前夜。(未完待續。。)
ps: 感謝“木魚叄豊”的連續打賞,感謝“fsfffwef”投出的月票,非常感謝大力支援!
#晉王呂布傳#
303 呂布北上
嚴冬來臨,大雪紛飛,冬去春來,春風化凍,一轉眼的工夫,興平三年(196)的春風,又吹遍關中內外。
車騎將軍呂布早早就安排好長安城內的一切,為的就是能抽開身來,率精騎北上,與徐庶所率的馬超、徐晃、張遼三路大軍會合,與拓跋鄰率領的拓跋鮮卑精騎決一死戰。
是夜,呂布謝絕一切宴請,波瀾不驚地在內書房,與賈詡一起,商議著天下大事。
有徐庶在北方,呂布北上時,就可以將賈詡留在長安坐鎮,總督一切,不然,沒有賈詡為他在後方處理一應事務,他還真不太放心北上。
燈燭明亮,兩人面前的案桌上,只擺著香茗,其他一概沒有,那些什麼書卷呀,筆墨紙硯呀,都被呂布收了起來,更別提什麼美酒和糕點了。
賈詡的臉色凝重,作為呂布身邊最為親近的人,一應重大籌謀,一定是他,徐庶,法正三人,最先與呂布一起商議,然後才會開始同其他人商議,這種被呂布極為器重的感覺,是如此重要,以至於他們三個,對呂布已可用上肝腦塗地四個字來形容。
此次呂布率軍北上,重要性如何,賈詡自是比誰都清楚,按他心底裡的想法,其實他是不贊成呂布親自上陣的,最為主要的一個原因,當然就是呂布身為整個集團的首腦人物,一旦有個三長兩短,對整個集團來說,可是致命性的打擊。
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