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政府和私營銀行的資料。傳記集有徐盈的《當代中國實業人物誌》;和李
新等編的《民國人物傳》第 1 卷出版於 1978 年,包括記述 14 個實業人物的
12 個條目。
關於中國資產階級的編史工作,新近重要貢獻中值得注意的,是帕克
斯?科布林的《國民黨政權和上海資本家,1927—1929 年》。科布林的解釋
——強調 1927 年以後中國資產階級的衰落——應當取代那種國民黨統治下
中國資產階級勝利的傳統的但卻是錯誤的論點。但是這種修正的解釋,只是
提出了,而沒有真正解決 30 年代資產階級和官僚資本主義之間的關係問題。
最近的評述見 M.克萊爾?貝熱爾的《“另一箇中國”:1919—1949 年的上海》。
和原始資料相對豐富相對照,對資產階級的研究很少,這表明當代歷史
學家相對來說缺乏興趣。在革命為其主要領袖叫做農村革命的條件下,20 和
30 年代的商業資產階級似乎是具有暫時重要性的一個起碼的階級——或者
說只是一個集團。毛澤東逝世後中國政策中出現的方向性變化至少可能導致
——即使不完全改變判斷——重新發生興趣和出版更多的著作。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