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人的有效兵力,在 1911 年 11 月初增至 2000。至少
在政治上與公共租界的志願兵中的“中國連”相聯絡的這一上海國民志願隊,
交由華界自治公所的首領李鍾珏(平書)指揮。李屬於當地紳商精英中的官
僚派。不過在上海,精英們組成了統一戰線。②不論他們的出身是商人還是文
人,居住在租界還是華界,似乎都同樣地同情革命。對中央政權的不滿和愛
國心是不是足以解釋這種一致呢?人們是不是也應該承認起帶頭作用的為數
不多的領導人組成的精英組織的作用呢?他們頂多只有幾十個人,卻領導著
商會、商團和華界自治公所。由於陳其美和李鍾珏經常在由沈縵雲出資經營
的革命報紙《民立報》報館會面,武昌起義之後兩人之間建立起密切的合作。
商團控制了城市,華界自治公所使當地警察保持中立,商會答應給革命者財
政補助。③當陳其美在 11 月 3 日擊敗了清政府的守軍並佔領江南製造局以後,
上海宣佈共和。
在作為辛亥革命特徵的中國人民團結精神大爆發中,各省市的情況是不
同的。整個資產階級所扮演的角色不能根據公認是一種例外的上海經驗來作
出正確的判斷。在廣州,10 月 10 日起義的訊息最初只不過促使兩廣總督張
鳴岐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而宣佈在內戰中保持中立,並加強省的自治。他
的計劃得到紳士階級的支援,卻遭到商人的反對,他們於 10 月 29 日在愛育
善堂集會擁護共和並宣佈廣東獨立。①但是商人們卻不能將他們的決議付諸實
施;直到 11 月 9 日張鳴岐才在革命力量的壓力下離開廣州,將權力移交給同
盟會的代表胡漢民。因此,儘管廣州在商業上佔有重要地位,廣州的商人在
這次革命中卻只起了有限的作用。分裂是他們軟弱無力的原因。商會不能支
配其下的 72 個行會和 9 個善堂,不能成為整個商人階級的代言人。這又是經
濟現代化的緩慢步伐阻礙了城市精英的團結一致。面對堅持其特權和傳統利
益的紳士階級,商人們只構成一個重要性不大的孤立集團。
因此,商人們所扮演的角色在各個城市裡是不相同的。在新近才移民墾
殖的東北地區,他們沒有什麼突出的表現,只滿足於保持秩序和採取“等著
② 貝熱爾:《中國的資產階級》,第 59—60 頁。
① 伊懋可:《上海計程車紳民主制,1905—1914 年》(哈佛大學博士論文,1967 年),第 230—246 頁。
② 1911 年末出現的上海商會的短命的競爭者,也許正如 J。桑福德所說的那樣,反映了商人集團內部的政治
分歧。即使確實存在矛盾,也很快解決了,因為這兩個商會在 1912 年初就合併了。詹姆斯?桑福德:《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上海中國商業的組織和狀況》(哈佛大學博士論文,1976 年),第 259 頁。
③ 貝熱爾:《中國的資產階級》,第 62 頁。
① 愛德華?J。M。羅茲:《中國的共和革命:廣東的情況,1895—1913 年》,第 222—223 頁。
瞧”的態度,而在內地各省,例如湖南,競爭只在軍隊、士紳和秘密會社之
間進行。在沿海地區,如山東、浙江、江蘇,或者在長江中游的大條約口岸
如漢口,資產階級比較活躍。
一般說來,資產階級在起義中都不是帶頭人。它只滿足於根據自己的力
量對其他集團造成的當地政治局勢作出反應。即使在上海,它也只扮演了贊
助的角色。不過無論如何,它畢竟以同情的態度滿懷自信地歡迎革命。革命
事件並沒有引起任何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