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5)

2—123 頁。

關於工廠工業,除了它在數量上的重要性相對地小之外,還有幾個總的

特點值得注意:

1.如已經指出的,現代製造工業集中於沿海省份,特別是條約口岸城市

以及 1931 年以後的滿洲。(以最重要的棉紡工業來說,在 1924 年,中國 87.0%

的紗錠和 91.1%的織機設定在河北、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

上海、天津、青島三個城市佔紗錠的 67.7%和織機的 71.9%。)雖則有某種

程度的地理分散,例如 30 年代的紗錠(1918 年,紗錠總數的 61.8%設定在上

海;1932 年是 55.4%;1935 年是 51.1%),但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前,中國內

地省份幾乎依舊不知道現代工廠工業為何物。

2.地理上集中的一個原因,是外資工廠在製造業部門佔有很大的份額。

外國工廠被限制在條約口岸。從 1931 至 1945 年間,滿洲的經濟與其他部分

的中國經濟沒有聯絡,但恰恰是在滿洲而不是別的地方,現代中國經歷了一

定程度的“經濟發展”,包括建立一個真正的重工業基地。雖然外資工廠在

戰前中國製造業中的突出地位是一切資料都承認的,但根據它們在總產量中

所佔的份額來估計它們究竟有多麼重要時,差異卻很大。劉大中和葉孔嘉把

劉大鈞的調查資料和別的資料結合起來,提出了 1933 年在中國本土和滿洲的

華資和外資工廠的總產值和工人數目(表 9)。

表 9 華資工廠和外資工廠的產量和工人數,1933 年

中國本土

中國人擁有

外國人擁有

滿洲

總計

資料來源:表 4

總產值

(百萬元)

1771.4

497.4

376.7

2645.5

66.9

18.8

14.3

100.0

工人數

(千人)

783.2

163.1

129.5

1075.8

72.8

15.2

12.0

100.0

在中國本土,華資公司佔工廠工業產量的 78%。比起中國製造工業資本

構成中的華資份額來,這是一個實際上較高的比例,根據一種相當粗略的估

計,在 30 年代,外資資本份額僅佔總數的 37%。①問題出在中國的工業外資

的重要性是用產量份額來衡量好呢,還是用與華資相比較的外資的相對份量

來衡量好。過分注意資本構成容易導致誇大外資工業的重要性。定資本額之

難是出了名的,而且它輕視這樣一個事實,即中國人擁有的工業主要是輕工

業,資本的不可分性問題極小而勞動力可以代替資本

表 10 中國和外國+公司在幾種工業的總產量中所佔百分數

① 谷春帆:《中國工業化通論》,第 170 頁。

煤*

棉紗

棉布

菸捲

電力

火柴

中國 外國 中國 外國 中國 外國 中國 外國 中國 外國 中國 外國

1913 7.0 93.0

1919 24.4 75.6 57

1923 21.1 78.9 67

1928 22.0 78.0 62

1933 16.7 83.3 71

43

33

38

29

41

50

44

39

59

50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