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是他們今天的一大收穫。

下午四時,他們完成了既定任務回營地時,於自然教授邊走邊和朋友們聊天。他看到一公里之外,有一座峙立的冰柱,象古代武士拿著盾牌一樣的大冰體。在冰川分類上叫做“懸冰”接著忽然聽到了好象拖拉機履帶壓碎冰層的聲音,從遠處傳來。接著是悶雷般的響聲,止步一看,見那座陡峻的象劍峰一樣的冰柱,搖晃起來,隨著沉雷的卡嚓卡嚓的響聲。於自然教授突然感到危險來臨了。他說了聲:“不好!”說時遲,那時快,隨著巨響,一座雪峰向他們撲來,響聲震耳欲聾,好象面前爆炸了一顆炸彈。過了一刻,他們稍加鎮定,明白這是一次雪崩。所幸的是冰柱沒有砸到他們,但冰柱濺起的積雪,卻在八個人身上埋了一層雪花。經過細細檢查,沒有人員傷亡。儀器也被蓋了一層積雪。他們稍加打掃,於自然教授又繼續觀察了一番,根據他多年考察冰川的經驗,按附近的冰川形勢,不會再有危險了。隨又開始工作,繼續測量和紀錄各項資料。

於自然教授觀察了一陣,忽然發現在幾百米之外,剛剛傾倒下來的雪原上,有一個黑點。他想,在這冰晶玉潔的世界,在這幾百幾千年沒有人跡的地方,哪裡會有黑色的東西?也許是哪一年登山運動員失事留下的遺體?也許是我們沒有接觸過的事物?於自然教授一面觀察,一面對同伴喊:“你們看,前面,東南角,二百米,那個黑點,是什麼東西?”

同伴也同時用望遠鏡觀察那個黑點。他們的望遠鏡,是新近發明的袖珍式WY…23型,可以看到十公里之外的蚊子。大家齊說:“對對對,確實有一個東西,啊,是一隻鞋子。於教授說:“我們去看一看吧,也許是我們沒有發現過的冰川中的東西,我們的新收穫。”

他們又觀察研究了一會,撲下來的積雪,不過一米厚。於是於教授和另一個科學家,淌著積雪慢慢前行。走到那個黑點處,仔細一看露出的果然是一隻黑色布鞋。二人小心的用手扒開周圍鬆軟的積雪,原來是一條伸展著死人的左腿,再挖下去,曲蜷著的右腿也露出來了。因為剛剛撲謝下來的雪,比較鬆軟,一人拖著僵硬的左腿,輕輕一拉,一具冰凍的屍體,便顯現出來了。可是要在齊腰的積雪中把這個屍體抬到臨時帳棚,很費力氣。於自然教授便指揮他們隨身攜帶的摺疊式太陽能直升飛機,吊到營地帳棚附近。這直升飛機平常不用,是準備在人跡難到之處,採集冰樣或繪製地圖用的。一個隊員把直升機綁在背上,開啟旋翼,按動電鍵,無聲地飛向目標。直升機只能起重量只有一百公斤。飛到目的地後,於自然教授把屍體綁在繩索上,隨即吊到營地帳棚旁面落下。

於教授二人到來之後,八個科學家面對這具冰凍僵屍議論紛紛:

“從面相看,這人有五十多歲了。”

“可是,這屍體是什麼人呢?”

“根據我們掌握的歷史資料,近百年來並沒有人在這裡考察過,所以也不會有人在這裡遇險呀!……”

“也沒有登山運動員來攀登過的紀錄。是什麼人什麼時候在這裡遇險而死的呢?”

“說不定是一位探家在這裡遇到了雪崩……”

過了一刻,太陽一曬,屍體外面的衣服有些軟化。這時他們仔細觀察:屍體穿的並非當代人的服裝。於自然教授幾乎是驚叫地說:“屍體穿的是明朝的服裝!”

另一位科考隊員也忙說:“你們看這身衣服,寬袍大袖,帽子是沒有了,單從這綸巾看,肯定是個知識分子!”

大家用手輕輕扯了扯,衣服一點也沒有腐爛,竟象新縫製的一樣。再看那屍體,面容紅潤,面板還有彈性,竟象剛剛睡著了的人。他們隨即對屍體進行搜身,身上沒有裝什麼東西。可是,此時另一位科學家在原來屍體附近的雪堆中,又挖掘出來一個小包袱。包袱內,包有十幾兩銀子,還有相當於現在護照的明朝通關文牒。文牒上的官印是嘉靖年間的,文牒說明:此人是大明王朝的吳承恩先生。

第一回 冰川崩裂遇險 吳承恩再次復活(3)

大家都知道,《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生於公元1500年,亡年其說不一,反正是一位長壽老人。吳承恩在嘉靖年間的科舉考試中,屢遭挫折,到了四十多歲,才是一個“補貢生”,任過浙江省長興縣一屆縣承,由於宦途困頓,又對現實不滿,潛心寫作了一部長篇小說《西遊記》,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他怎麼會在這裡被冰雪埋了五百多年呢?

於自然教授興奮地說:“好好好!即使我們此次的科考任務全部完不成,只發現吳承恩先生遺體這一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