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是一個佔有慾很強的女孩子,這從她一次次搶別人的男朋友可以看出。而這種很強的佔有慾,與她從小的生活經歷是分不開的。
□她生長在一個物質生活很豐富的家庭,再加上父母的嬌慣和縱容,瑤的物質需求很容易滿足。因為這些東西來得太容易,會讓瑤覺得,得到一切東西對於她來講都是理所當然的。
□由於父母在精神生活上對瑤的關心不夠,缺少心靈深處的交流,瑤從小的快樂模式只是建立在物質上高人一等,一種比別人擁有更多的優越感。
□因為,當她發現她的男友辜負了她時,她覺得很難接受,便採取了極端行為——搶別人的男朋友。在她潛意識中,她要用這種行為來向動搖她的優越感的東西進行挑戰,證明自己只要想要,就能得到,並從中去體驗價值感。
□每個人的觀點和認識都會或多或少地打上家庭烙印,會不自覺地繼承父母的觀點和認識。瑤對待初戀男友、之後的男友和幾個好朋友的方式來看,這實際上是在延續父母對待她的一種關心模式,即僅僅從物質上付出。瑤在同齡人中的孤獨也再一次證明了僅從物質上付出是不夠的。這種單一的付出方式,讓她很難和別人建立起友好的關係,她在內心是孤獨的,是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的。
□瑤在父母面前抽菸、喝酒、逃課,把懷孕的訊息告訴母親,這些看似叛逆的行為,在她的潛意識裡,實際上是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是在變相的索要父母對她情感上的關愛。而採取極端的方式去獲取愛情,同樣也在表達她渴望被關注的需求。
在面對性教育的問題時,人們很容易想到如何講解性的生理知識,這自然是必要的環節,但實際上,比性的生理知識更豐富也更重要的是性的心理知識,而比傳授性的生理知識和心理知識更為關鍵的是健康人格的培養。我曾反覆強調的一個基本觀點,即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健康人格,性教育的核心也是培養健康人格。鄧軍醫生做的案例分析恰好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也就是說,瑤的性問題實為心理的畸形和人格的扭曲,原因在於錯誤的生活方式鑄成了錯誤的家庭教育。
鄧軍醫生的探索告訴我們,性的問題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環境與教育緊密相關。瑤的教訓說明,當我們千方百計地嬌寵孩子,當我們毫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當我們在自我陶醉中誘發出孩子強烈的佔有慾,我們就等於在製造問題孩子,而性只是其中的一個問題。
有了好的生活才有好的教育,有了好的教育才會生活得更好。鄧軍醫生的成功給我這樣的啟示。前面我講到了鄧軍夫婦指導兒子清洗生殖器的故事,那麼,這個兒子後來的健康與發展如何呢?
鄧軍醫生告訴我:“本書另一個作者就是我大學畢業已工作兩年的兒子,林鵬,整25歲。他給了我很多重要的幫助和支援,同時他熱衷於青春期性心理的工作,目前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他是一名記者和編輯,對案例的分析和建議傾注了大量心血。母子共同完成青春期健康教育特別是性心理的書,我想這其中的意義是很特別的。”
請看兒子林鵬怎麼說:
我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上普通的高中,上普通的大學,現在卻投身於一項非常有意義,也很有前途的事業:對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開展性教育工作。而且,我的合作伙伴,工作搭檔是……我的母親。相當有挑戰性吧?
我承認在25年的前22年生命中,我沒有關心過母親從事的工作,儘管這份工作很神聖,也不知道她帶回家的一件件獎盃、獎狀、獎章以及證書背後意味著什麼?一切都是從一封電子郵件開始的。那時候母親的打字速度還慢,母親給一個男孩回信,我來錄入。因此我知道這是一個因為自慰而想要輕生的男孩,透過母親的諮詢,他走出了陰影,重新快樂陽光。
都是男孩,我很理解他的感覺,同時為自己的身心健康慶幸,也為自己豐富科學的性知識而自豪。但真的會有孩子因為錯誤的性資訊而想到結束生命?老媽的心理諮詢彷彿撥雲見日,有那麼大的作用?我不相信。
慢慢地,透過一封封回信,我瞭解了母親的一些諮詢案例。開始有些想法如鯁在喉。
從那以後,母親會跟我談談工作中的感受,我也會從一個青少年的角度給她提些意見和建議,雙方本著友好的態度,就一些敏感的問題交換了彼此的看法,對有爭議的問題從求同存異的角度出發進行了探討,會談在平等、愉快的氛圍中進行。
不知從什麼時候,我開始幫母親在網上搜集有關青少年性問題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