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水質也很重要,《茶經》雖有“漉水囊”(濾水器)一項,及“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話,卻沒有評論水的地域問題,無疑是一個漏洞。幸而唐人張又新的《煎茶水記》給補充了。此書大致把煎茶的水按地區分為七個等級,其後再分為二十等級,如“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第一”、“無錫縣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蘇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桐廬嚴陵灘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至此,唐人的“茶學”可以說無美不備了。
宋人喝茶風氣比唐人更盛,就像我們喝咖啡、汽水一般普遍,不必說別的,只要看看那麼多的茶詩茶詞就可以充分證明。宋代最著名的“茶學”家當推蔡襄,他的“點茶”手法十分高明,對於掌握溫度、時間和分量不失亳厘,使泡出來的茶色香味俱全,成為美談。當然也因為他做過大官,能詩文,寫得一筆好字,又是歐陽修等人的知交,才會傳為佳話,換上館子裡的茶博士,“點”得更好大家也不知道的。他著有《茶錄》,不足千言,卻很有名。唐時和福建交通不大方便,喝的多是蜀茶,其次是吳茶。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