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上,眾人為了防備朝廷突然襲擊,都拿出自己的錢打造兵器。

被逼上梁山的龐勳(2)

此時,徐州兵仍然沒有反叛的意思。龐勳甚至多次派人向上司徐泗觀察使崔彥曾送申訴狀,信使一個接著一個,申訴狀的言辭都相當恭敬。然而,崔彥曾沒有做出任何反應,這大概與他苛刻的性格有關。這些徐州兵原來都是他的部下,出了這樣的事,他自覺臉上無光,勢必要剷除這些徐州兵而後快。崔彥曾如此態度,朝廷也無法知道更多的真相,自然也不可能得到龐勳的申訴狀,更不可能安撫這些只想早日回到家鄉的徐州兵了。

事情到了這種地步,龐勳等人顯然已經無路可退。渡過淮河以後,龐勳向眾徐州兵宣稱:“我輩擅自歸來,不過是因為思念妻兒,日夜想與他們相見。聽說已有皇帝的密敕到了徐州,一旦我們等回到徐州,將被肢解滅族。大丈夫與其自投羅網,為天下人所笑,還不如大家同心協力,赴湯蹈火幹一番大事業。這樣不僅擺脫禍殃,還可求得富貴!更何況徐州城內的將士都是我們的父兄子弟,我們在外一聲高喊,他們在城內必然響應。”眾人聽後都歡呼雀躍,拍手稱好。

於是,一場本來不該發生的大起義就這樣爆發了。

徐州兵只有將士趙武等十二人不想參與起義,企圖逃跑,結果被龐勳處斬。龐勳隨即派人將趙武等人的首級送給崔彥曾,並再遞上申訴狀,宣稱是被趙武等人騙歸。不久,龐勳再次申訴,要求停掉徐州都押牙尹戡的職,然後,將他們這些從桂州回來的將士“別置二營,共為一將”。這說明龐勳起義仍然是想求自保,在他心底深處,仍然希望能平平安安地回到徐州,大家和睦相處。由於當時通訊條件所限,唐朝廷不可能及時瞭解到情況,所以在這個時候,徐泗觀察使崔彥曾的態度就相當重要了,和與戰,其實就在他一念之間。

崔彥曾召部下商議,諸將都覺得徐州治下的兵出了這樣的事相當丟臉,都哭著喊著要去與龐勳義軍決一死戰。崔彥曾當然知道他自己這一決定將左右許多人的命運,還是很猶豫,因為他看得出,龐勳等人並沒有反叛朝廷的意圖。

這時候,徐泗團練判官溫廷皓站了出來,慷慨地說了一番話。他先指出了崔彥曾猶豫的原因:“目前討擊桂州戍卒有三大難處:皇帝已經頒下詔書釋免戍卒的罪,我們不能擅自討擊,這是第一大難處。這些桂州戍卒的親人都在徐州城內,而我們率領戍卒的父兄,去討擊他們的子弟,人情難違,這是第二大難處。戍卒犯罪,牽連的枝黨多而複雜,追究起來判刑和處死的人必然很多,這是第三大難處。”本來眾將都以為溫廷皓是要站在龐勳等徐州兵一邊了,不料他話鋒一轉,又列舉了如果不討伐龐勳的五大害處,從而促使崔彥曾下定了決心。

當時徐州城內只有四千三百名士兵,崔彥曾派都虞候元密統兵三千人拒龐勳,又命宿州(今安徽宿縣)出兵五百扼守符離(今安徽宿縣北符離集)。龐勳義軍隨即抵達符離,兩軍在睢水之上激戰。雙方都是訓練有素的軍隊,而對方軍中各有不少人或是親戚或是朋友或是相識。當然,龐勳義軍此時有家不能回,正是義憤填膺、勇氣倍增之時。狹路相逢勇者勝,交戰結果,唐官軍大敗,望風而逃。

龐勳隨即回軍進攻宿州。當時宿州缺刺史,觀察副使焦璐掌攝州政事務,宿州的軍隊被調去符離後潰敗,城內不再有軍隊,已經是一座空城,即攻即下。焦璐狼狽不堪地逃出宿州,得免一死。龐勳將城中的財貨全部聚集在一起,讓老百姓隨意來取。“一日之中,四遠雲集”。然後龐勳再從中選募丁壯參軍。“自旦至暮,得數千人”,起義隊伍迅速擴大。龐勳分兵守城,自稱兵馬留後。

兩天後,都虞候元密引唐官軍前來圍攻宿州。官軍在城外駐營。龐勳用火箭射燃城外茅舍,火勢延及官軍營帳。龐勳軍突然殺出城來,襲擊官軍,殺死三百人,然後從容返回宿州城中。當天晚上,城裡民眾協助守城,婦女持鼓打更。龐勳事先蒐集宿州城中的三百艘大船,裝滿糧食,乘流而下。元密以為龐勳義軍一定會固守宿州,毫無防備。

第二天天亮後,官軍才知龐勳已經衝出重圍,狼狽追趕,連早飯也沒吃,人人飢乏不堪。這時,突然發現龐勳的船隻列於堤下,岸上幾隊義軍發現官軍來到,紛紛躲入堤陂。元密以為龐勳臨陣畏縮,驅兵進擊。不料龐勳軍一路從舟中殺出,一路從堤坡間殺出,兩路夾攻,從中午殺到傍晚,官軍大敗。元密引兵敗退,陷入菏澤,龐勳軍追到,元密等諸將死於亂軍之中,官軍死約千人,其餘人都投降了龐勳,竟然沒有一個人得還徐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