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過城中的百姓詢問,才知道賊軍在昨天就離去了。我不僅對賊軍、對張獻忠表示欽佩,張獻忠確實狡猾如狐,每一步都比我快那麼一點點,很顯然這都是他算計好的,先是在河邊設伏,給我一個天大的刺激,讓我不敢過分逼近,不能近距離的觀察軍情,然後借這個機會把部隊拉走,讓我在這裡跟稻草人對峙,如果不是小鳥揭穿了這個佈局,我恐怕又被張獻忠給甩下了。
有時候,歷史充滿了偶然性。自從張獻忠的人馬離開南陽後,天氣始終不好,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張獻忠選擇的東進路線都是小路,連日的陰雨把原本通暢的山路變的泥濘不堪,成為最難走的道路。在行軍中,他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因為一旦疏忽,就會順著溼滑的山坡滾入山谷。
張獻忠所部的行軍速度因為天氣大大打了折扣,可這還不是讓張獻忠難心的地方,讓他感到鬧心的是,在南陽奪得的軍需物資因為道路的原因很難運輸,他不得不把那些難以運輸的都拋棄掉。
張獻忠不斷的派出人馬打探官軍的動向,開始兩天的彙報讓他沾沾自喜,得意的認為自己的計策騙過了那個年輕的皇帝,可是後來,他發現官軍在以比他更快的速度趕上來,兩軍之間的距離在逐漸縮小,最終他不得不改變原來的計劃,因為他發現自己跟官軍之間的距離已經接近的不能讓他從容撤退到東部山中了。
張獻忠叫過劉文秀,道:“官軍緊追不捨,我們如果繼續東進,只會落的狼狽應付,我們不如分兵兩路,我率領主力人馬吸引官軍的主力,而你則偷襲內鄉,保證能打官軍一個措手不及。”
這次張獻忠倒不是想金蟬脫殼,他手中的籌碼已經不多了,再也折損不起,他認為如果這個時候能攻打下一個河南東部的重鎮,官軍勢必會分心,那麼他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就十分容易進行了。
事情並不是張獻忠想的那麼容易,劉文秀的隊伍天黑時抵達內鄉城下,陣腳還沒有站穩,官軍就從城中潛出,偷襲劉文秀的大營,這是一場混戰,因為劉文秀初到內鄉,不清楚地形,加上黑暗中敵我不分,自相殘殺者有之,損失慘重。
這次擊敗劉文秀的並不是真正的官軍,或者說不完全是官軍,張獻忠的作為已經在中原大地傳開了,那些沒有家業的人自然高興,希望張獻忠能照顧他們一把,而那些家底豐厚的人則對張獻忠如避蛇蠍,希望這輩子也別跟張獻忠對面,不管任何時候,佔有利地位的永遠是那些有勢力的人,所以各地的鄉紳富戶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紛紛組織鄉勇保護自己的財產,很多人也對崇禎皇帝的政策表示了贊同,因為崇禎皇帝最起碼還給他們留了一條活路。
當張獻忠的主力甩開官軍前來接應劉文秀,才知道劉文秀大敗,而且是被內鄉的一千多人給打敗的,這大大動搖了張獻忠的信心,同時他得到訊息,崇禎皇帝已經逼近內鄉,他如果繼續攻城,難免腹背受敵,可他如果不進攻內鄉,那他來這裡幹什麼呢!
張獻忠決定退兵,仍舊貫徹他的流動作戰方針,就在張獻忠繞過內鄉準備繼續東進的時候,和始終快速行軍的官軍相遇了。
張獻忠沒有辦法,他把自己的部隊佈置成一個方陣,將士們面向外,拼命抵擋著官軍的進攻。雙方都投入了大部分力量,完全是以命換命的打法。
張獻忠被官軍的打法給震撼住了,按照這個打法,即便官軍能獲勝,也是傷亡慘重的結果,難道崇禎皇帝瘋了嗎?
這種打法把所有人的血性都激發出來,全部都是機械性的戰鬥,每個人似乎都成了戰鬥機器,除非斃命倒地,否則就不會停止作戰。
張獻忠知道這種打法持續的時間一長,他的人馬雖然能撐一陣子,可終究是要潰敗的,他不想堅持這種沒有前途的死拼作戰,在頂住了官軍三輪衝擊後,他丟下主力,帶著他的親兵突出重圍。他是聰明人,如果在這個關鍵時刻不放棄主力的話,他除了戰死就只能成為官軍的俘虜。
我雙拳緊握站在高崗上,看著如此慘烈的戰鬥,我的心血早已沸騰起來,率領著最後的一千人的預備隊衝入賊軍的陣內,左衝右突,將已經混亂的賊軍攪的更亂了。
張獻忠的數萬大軍,幾乎是全軍覆沒,官軍取得了勝利,付出的代價同樣是幾萬條鮮活的生命,此戰下來,明軍能戰者,不足五千。
“皇上,賊首張獻忠和少數賊軍向東潰逃……。”明軍打掃戰場後,從俘虜的口中得知張獻忠早跑了,馬上將這一情況彙報給崇禎皇帝。
我的拳頭緊握的咯咯作響,沒想到張獻忠跑的那麼快,我付出了巨大的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