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人越少越好,無名已經是死無對證了,而她所杜撰出來的那個女人卻是還活著的,所以她才會說自己不知道有此聯的存在,雖然這也是實話,但她的目的可能只是要消滅一個證人而天加更,另一章照舊在晚上八點。 推薦朋友的文 《妃飛欲仙》書號:穿越而來只為他!(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
第一百零二章 餛飩成片兒湯了
只是這十格格想的大方向雖與雲錦相同,但她卻是有些小瞧康熙了,他好歹也是一代帝王,才學那也是相當淵博的,怎麼也不會連一副對子都要搶。不過她能這麼著倒是個好現象,說明這十格格確實在成長,做事之前已經開始懂得分析了。 不管怎麼說吧,反正經過雲錦和十格格這麼一表白,康熙就笑了笑,沒再多說什麼,點頭同意了三阿哥的要求,而其他的阿哥們自然是不讓勁兒了,說是皇阿瑪不能厚此薄彼,也得額外給他們對子才行,康熙也樂呵呵的同意了。後來康熙就說要商談朝廷之事了,自然就叫雲錦與十格格退下了,所以最後康熙對這個事兒到底是如何說的雲錦就不知道了。 不過,後來事情的發展確是如雲錦所料的,這“九九消寒句”一出,引得眾多的文人雅士、騷人墨客們津津樂道,他們把所有九畫的字都找了出來,試圖組成一些新鮮的句子,也真的有人得了,所以又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這組句的行列中來。至於這“九九消寒句”的起始嘛,官方的記載說是“康熙御製”,這話說的也是含糊,細研究起來它也沒說這句子到底是誰寫的。當然這些事已經與雲錦無干了,她現在正在準備冬至的時令食品代時吃餃子,而是講究個“冬至餛飩夏至面”。關於冬至為什麼吃餛飩卻是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漢朝時匈奴作亂,百姓們就用肉餡包成角兒,取匈奴兩個首領渾氏和屯氏之音,稱為“餛飩”,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所以就形成在冬至吃餛飩的習俗。但這個時候的北京人大多卻是認為冬至吃餛飩與道教有關,因為元始天尊誕辰在冬至之日,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徵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餛飩之形有些象雞蛋,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所以於冬至日要吃餛飩。後來民間將吃餛飩引伸為,打破混沌,開闢天地。 且不管是為什麼吧,反正冬至是要吃它就是了。所以雲錦在冬至的前幾天就想著要怎麼把餛飩做出花樣來了,其實要說口味上,有了味精之後,御廚做出來的就已經是非常之好了,雲錦再折騰。也不過是換幾種餡而已,還不如從形式上下功夫,所以她最後決定來他一場餛飩自助餐。在徵得了貴妃娘娘同意後,她又找上十格格與八公主商量,那兩人一聽雲錦的設想,都是拍手叫好。十分地贊同,並跟著雲錦一起忙起來。 等到了冬至這一天。雲錦與貴妃娘娘一起將懋勤殿送過來的“九九消寒迎春聯”掛了起來,然後就開始準備這個餛飩自助餐了。雲錦讓延禧宮的御廚按照自己的要求調出了好幾種餡兒。葷的素的全有,等八公主和十格格來了。再加上十五、十六、十七外加十八這四個阿哥,大家一起親自動手包餛飩,當然小十八基本上就是個添亂的,弄了自己一身面不說,包出來地東西也都不成個兒,反正這東西也不用雲錦花錢,索性就讓他玩個夠了。 其實也別說小十八,其他地那些阿哥們也是從來沒做過這個的,都是破題第一遭兒,自然也是玩得興高采烈的,身上比小十八也沒幹淨到哪裡去。雲錦讓他們弄得真是無語了,看來這人比人,氣死人啊,瞧瞧人家八公主,也是第一次幹這活,可身上就是能保持的乾乾淨淨的,包出來的東西也算是中規中矩的。 再看看這幾個小子,包括十五阿哥在內,那簡直就是沒個正形了,還有那個十格格,看她幹活那架勢,就知道她在現代肯定是個嬌嬌女,沒怎麼做過家務的,可即便如此,也不能糟踐東西啊,看看這都什麼時候了,餛飩沒包幾個不說,衣服都沒法看了。 不過看到他們那幾個興致勃勃地樣子,尤其是十五阿哥的臉上也現出了燦爛的笑容,跟兄弟們玩地那叫一個高興,雲錦又覺得很值了,所以她也沒說什麼掃興的話,只是暗暗囑咐他們身邊的人,趕緊回去給他們再拿一身衣服過來,別一會兒太后和皇上來了,看著他們這個樣子,那可是有失體統的。 可是雲錦這個囑咐還是嫌晚了些,還沒等衣服拿過來呢,太后和康熙已經都過來了,看看時辰,比自己請他們過來地時間早了點兒,他們一來,本來躲到裡面好讓這些人可以沒有拘束的貴妃娘娘也趕緊出來了,大夥放下手中地活計,開始了一通亂哄哄的請安。所謂亂,並不是指沒有秩序,而是說這些人地身上乾淨的不多,手上就更別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