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3 / 4)

小說:貞觀之治 作者:竹水冷

夠做到天下太平,百姓還是那些百姓,而變大亂為大治。五帝三皇他們難道不是在大亂之後以教化做到的嗎?

李世民點點頭,百官以笏擊掌。

李世民:魏徵說得好。隋朝就廢除肉刑了,至於死刑,我以為還可以寬簡。

房玄齡:減免死刑過於寬宏,不如將死刑改為流放三千里。

李世民:是啊,人死了不能復活。若是有誤判,將來連悔改的機會都沒有了。律法是給百姓穿的衣服,太緊了不行。

魏徵:過去,子貢向孔子請教管理人民的辦法。孔子說:要像用快爛掉的繩子駕馭六匹馬的馬車那麼小心謹慎。

李世民:魏徵所言極是。總之,律要寬簡,這才符合我們寬忍的新政。這件事交給你們去議論吧。最後要拿出一個讓人滿意的草案來。

宣旨官:聖旨,大唐皇帝定功臣實封差第,裴寂,通前為一千五百戶,加食九百戶。

裴寂:謝皇帝恩,皇帝萬歲。

宣旨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王君廓,食邑一千三百戶。

五人伏拜。

宣旨官:長孫順德、趙郡王孝恭、淮安王神通,食邑一千二百戶。侯君集、張公瑾、劉師立,食邑一千百戶。李靖、李�,食邑九百戶。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寶、程知節,食邑七百戶。唐儉、屈突通、蕭瑀、封德彝,食邑六百戶。公孫武達、李孟嘗、段志玄、杜淹,食邑四百戶。

叫到的人依次上前,領旨謝恩。

李神通十分不滿的表情。

李世民:剛才是貞觀開朝第二件事。宣佈的功勞和賞賜,也許有不恰當的。朕允許你們申辯。

殿中群臣停止議論,頓時安靜下來。

李神通將手中笏揚了一下:太上皇和陛下在晉陽起兵,我是第一個在鄠縣起兵響應的。可是今天,房玄齡、杜如晦這些人,不過是動一動筆桿,功勞卻在我之上,我不服。

。 想看書來

貞觀之治 第二十章(2)

李世民:你雖然是我的叔叔,也確實是第一個響應晉陽起兵的,可是房玄齡、杜如晦一直在我的大營辛苦謀略,所謂運籌帷幄。沒有謀略,就不會有通盤的勝利。按這樣的功勞賞賜,一定是在叔叔的賞賜之上。叔叔是皇族至親,我不吝嗇賞賜,但不能因為叔叔是至親而不分功勞大小。

李孝常愣愣地望著,剛要舉笏,旁邊的李幼良拉了他一下,李孝常看李幼良,李幼良搖搖頭,李孝常吐出一口氣,搖搖頭。

李世民:還有誰覺得賞賜不當的?

秦叔寶:陛下對淮安王都如此,我們本來有些議論,看來是不必的了。

李世民:本朝立年號為貞觀,就是中和正的意思。朕要時刻以貞觀為治國之本,你們也要以貞觀為準,支援朝政。

貞觀之治 第二十一章(1)

長孫安業接過僕人手裡的酒壺,為李孝常斟酒。

長孫安業:這杯酒是給義安王送行。做官就是圖個威風,就是圖個名聲,人常說,聖人不可回故里,你想,你出了名,有了威風,回到故里,鄰居叫你的小名,說你以前的一點糗事,你的威風別說掃地了,就再也威風不起來了。

長孫安業為李孝常斟酒,李孝常一飲而盡,把杯子重重放到几案上。

李孝常:你是外戚,日子過得瀟灑,我恐怕好日子到頭了。貞觀新朝,沒有賞賜,太沒面子了。

長孫安業:你義安王可是太上皇封的。

李孝常:淮安王神通怎麼樣?那是太上皇的從兄弟,仗不少打,傷也不少,還不是一樣?在朝廷上你也聽見了,淮安王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呀。

李孝常:我的手下告訴我,燕郡王李藝小有舉動,不知會不會有什麼事。我打算再探聽一下。

長孫安業一驚:燕郡王會有舉動?真是那樣,非同小可。河北歷來不穩,說變就變。

兩儀殿內一組屏風上,貼滿了奏章。

房玄齡:陛下,前兩天在太極殿講到貞觀,講到中和正,我在想,如果真的是中和正,有些事情是不是反而不好做了呢?

李世民:什麼意思?

房玄齡:我勸陛下不妨想得再遠一點。

李世民:怎麼樣?

房玄齡:我知道,晉陽起兵之後,打到長安,一路上,太上皇封官許願無數,以得天下的道理來說,這是爭取人眾,是良策。凡謀取天下者,都是這樣。但是對陛下來說,是一個負擔。為爭取一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