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耗國力,又耗民財,要不是突厥屢犯長安,對大唐的威脅太大,是不該出此下策的。不過,殿下,我會全力以赴的。
李建成:好好。想個辦法,別讓秦王知道得太早。
裴寂:殿下放心吧。
李建成在和幕僚討論遷都問題。
李建成:現在不是遷都有多少損失的問題,突厥問題無法解決,朝廷才出此下策。
魏徵:突厥問題是嚴重,但嚴重到這個程度了嗎?更重要的是,長安是大唐中心所在,不僅是牽一髮動全身,實際上是關係整個大唐的大問題啊。遷都必須謹慎。
李建成:魏先生,為國為人,都不能走一步看一步。陛下考慮到國力暫時無法恢復,才有了遷都的打算,而更長遠的則是收復失地,徹底打敗突厥。
魏徵:孔子說過……
李建成打斷魏徵:魏先生的顧慮我明白,但陛下已經決定了,何況你也拿不出更好的對付突厥的辦法。我現在要到兩儀殿去,以後再說吧。
韋挺對魏徵說:魏先生,你讀書太多了。朝廷講究的是鐵腕啊。
魏徵冷冷地回敬:沒有半點良心嗎?!
李世民怒吼:是哪個混賬想出來的遷都?長安怎麼可以拱手讓給突厥?
房玄齡:聽說是太子的意思,影響到陛下也是遷都的意思。
李世民:這個太子實在夠不上太子了。
長孫無忌:楊文幹叛亂這事,大郎應該做不成太子了,可趁遷都的機會,大郎又會奪回太子之位。殿下,我們應趁此機會,一舉奪取太子之位。
李世民:遷都?說不定連大唐都沒有了,還有什麼太子?
房玄齡:那我們就力主抵抗突厥,再找機會。
杜如晦:聽說朝廷擬訂了一個遷都次序,好像按親疏遠近排列。
李世民好像沒聽見:突厥欺凌中原,幾近百年,突厥威脅不除,別說長安,大唐存亡也是問題。我們一定要拿出一個迎擊突厥的有力方案……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貞觀之治 第八章(3)
御前會議,討論裴寂制定的遷都方案。
裴寂:遷都是不得已的辦法。必須有人先留下來,否則襄州沒有那麼大的空間。一時間,也蓋不出那麼多的房子。
蕭瑀:關鍵是百姓怎麼辦?朝廷遷走了,百姓要不要遷?不遷的話,誰來保護他們。不能把留下來的百姓白白送給突厥。
李建成:朝廷當然不能放棄百姓,我們會留下一支強大的軍隊來保護百姓的。當然,這也是保護北方。
蕭瑀:如果有這樣一支軍隊,那現在也應該可以保護長安。如果現在沒有這樣的軍隊,將來的軍隊從何而來?
李淵:朕知道,這個決策是國家的重大損失。但是,我們只能如此。
裴寂:我們計劃先宮廷,再官府,再百姓,最後是軍隊。因為突厥知道以後肯定會追擊,所以要保證足夠的軍隊殿後。
蕭瑀:那長安城是否保留?
李淵:當然保留。
殿外一陣騷動,宦官入報:秦王到!
殿中人都一愣。
裴寂、李建成、李元吉互相傳遞著表情。
李世民一身戎裝,精神抖擻,但顯得很焦急。他至李淵前跪拜:陛下,遷都之事萬萬不可。
李淵盯看李世民,沒有說話。
李世民:臣以為:一、大唐從隴右到關中到河東到河北,已有一條完整的防線。如果遷都,關中以長安為核心的防線必然被削弱。關中防線出問題,隴右將獨立支撐,而隴右人口少,防線長,很容易被突厥擊破。自漢以來,之所以重視隴右,建立河西四郡,其實都是為了關中。如果關中不再是防禦重點,隴右的意義就此喪失。不僅如此,河東會孤立,突厥從井陘入河北,更可以從飛狐入河北,河東不保,河北也會不保。所以,舍長安即舍關中,大唐北部無法防範突厥鐵蹄蹂躪,這是一不可。二、朝廷決定遷都,民心一定動搖,民眾爭相南下,西晉末年的大混亂必會再次出現。即使軍隊殿後,也會軍心不穩。突厥騎兵攻擊逃難百姓,慘劇不難想像。這是二不可;三、孔子說,治國靠足食、足兵和民信,而百姓的信任最重要,民不信則國不立。遷都,等於棄百姓於不顧。以後如何再贏得民心?臣以為三不可。
李世民的話講完了,全場安靜。
李淵沉思了一會兒:秦王的話,有的朕想到了,有的沒有想到。遷都確實事關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