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聽說書。南下河有青山茶園,說書場坐北朝南,能容一百多人。北下河龍王廟西首有個小戲園,能容三四百人,主要經營唱小戲和曲藝。連升茶園在河南橋西頭,能容二百多人,在茶園東邊有兩個秫秸棚,後來改為謝家茶園。東門外路南有楊家茶園,路北東首有張家茶園。 南下河興隆街橋下路北有卜家茶園,橋北有同和書社。
在這諸多的書社茶園裡面,聚集著最優秀的民間藝人。比如劉浩三,自幼練武、保鏢,後來改說評書,文化雖說不深,說書卻稱內行。他以說武俠小說為主,如《三俠劍》、《五老劍俠圖》等。因為他是行武出身,講述武打場面是他的獨到之處。那語言、那身段,一招一式處處到位。加上他那高瘦的身軀,藍色的眼睛,參白的鬍鬚,透著域外高人的風氣。在常住周村的說書藝人中,他的收入是比較多的,最高的時候一天掙的錢可買二畝地。通常收入往往一天大半面袋銅子,得由他徒弟扛著送回家。
曹桂蘭,萊蕪人,自幼學唱西河大鼓,和樂陵的徐連奎搭檔,徐連奎彈單絃。主要書目有《楊家將》、《呼家將》等。此女子年青貌美,瀟灑大方,書路是正宗的江湖口傳派。塑造人物性格鮮明,唱腔如行雲流水,委婉動聽。因她平易近人,演唱不做作,收錢不刻薄,深受周村觀眾喜愛。
還有一個說書的,那就是磁窯的瞎子王子文,他自拉自唱,用腿打板,那個時候,許多人湧入興隆橋邊,聽瞎子唱河南墜琴《薛剛反唐》,瞎子的板一打,眾聲轟鳴,叫好的一大片。
在大街上游走的販夫走卒、賣香菸的、看萬花筒的、拉洋車的、賣笑的青樓女子如今都消失在博物館的牆壁上,這些三教九流的平民當初要想在大街生活,沒有依靠是不行的,周村的下層攤販有兩個秘密的民間組織,一個是五仙壇會,他們崇拜的神仙竟然是黃鼬、刺蝟、蛇、老鼠和狐狸;另一派叫青禮會,抗戰時期周村淪陷後,他們在日本人支援下日漸坐大,民間的各種場所都有他們的勢力存在,連書場和茶園裡的茶水、水果、瓜子他們也要插手。
在士大夫所寫的浩瀚的歷史記載中,很少注意商人階層。而早在漢代,商業就是中國人生活中一個重要部分,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就是一篇詳盡的生意經和貿易史。官方控制商人的一個結果,就是中國的古代文獻只記錄政府的體制和知識階層的思想,那些個人對城市觀察的結果則多數是熙來攘往,對於商人在民間的生活則像迷一樣無人問津。
歷史上,周村大街曾經三次遭到毀滅性的火劫,但周村商人又三次從灰燼裡重新建築起商號、廟宇和街道,並繁華如當初。那些灰燼燒融了白花花的銀子,但沒有燒燬商人的心志。每一次重建家園,就如同一次白手創業的過程,不管今後的商途是否還和當初一樣風光無限,這些商人的勇氣讓人敬佩。在他們的憤怒裡、血淚中,我遙聽到男兒血液沸騰的聲音。這才是大街和周村商埠真正的精神,無怨無悔的執著。
大街古商城一系列的博物館群給人最大的震撼就是衝擊力,在這個地方,你會迫切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衣襟飄飄的世子或是穿了藍色印花的粗布旗袍,挽了髮髻的民國女子。許多個世紀之前,有一位叫孔子的哲人面對著大河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但真實的情況是,我們往往在逝去的事物面前悲傷不已,而忽略了流水的本質是一去不返的,就如同藏在人們腦海裡的記憶。民間的真實來源於實實在在的生活。現在,那種生活沒有了,但民間的記憶卻依然鮮活如當初。
1904年和一個商埠
對於20世紀初的中國來說,任何一個年份都是重要的一年,這個身負2000年帝制的龐大帝國,再也拖不動那把沉重的龍椅,在世紀初裡,帝國的命運和人世的坎坷讓中國人臉上的光彩黯淡下來,但在大地上,一切該發生的都在發生。比如1904年,也就是光緒三十年這一年,就有許多的事情值得我們細細琢磨。
※虹※橋書※吧※BOOK。※
第4節:回望的目光(4)
1904年,距離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整整10年,距離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4年。在這一年,日俄戰爭爆發,為了獲得在遠東的利益,這兩個喪心病狂的帝國把戰場設在了中國的東北。
1904年,中國多災多難的一年。在這一年,有一個名叫鄧先聖的人出生在四川廣安,他後來改名叫鄧小平並且改變了中國的命運;在這一年,戊戌變法失敗後逃亡海外的康有為,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郊區買下了一個小海島,躲在新建的〃北海草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