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語。在家賦閒的趙執信似乎也被女兒的才情感染,他依稀記起當年那個才華橫溢的少年如何的名滿京師,他把自己的一腔心血幾乎都傾注到了趙慈身上,每日親自指點趙慈練習書法,寫詩誦詞,把自己幾十年詩文創作的積累和心得體會一點一滴傳授給女兒。趙慈便每日隨著父親讀書、作文、散心,不僅深得父親為詩作文之道,而且還繼承了母親江南女子的才情,她的詩細膩、纖弱、真摯、悽婉。其中有一首道:〃紛披高勢倚松頂,撲簌寒聲墮竹枝。一自歐蘇誇白戰,謝家柳絮未為詩。〃 少女的矜持和明亮躍然紙上,怎能叫人不心有慼慼焉?
。←蟲←工←橋書←吧←
第22節:回望的目光(22)
趙執信被罷官以後,趙家逐漸衰落。到趙慈出嫁時,竟無多少嫁妝陪送。成年以後,趙慈嫁到大明湖畔,丈夫是濟南儒生朱崇善。朱家原本是大家大戶,家道殷實,但到朱崇善時已日趨衰落。朱崇善是一介書生,但時運不濟,一生鬱郁不得志,沒有什麼成就。趙慈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雖飽有才華,自視甚高,除了清貧度日外,一個弱女子又能如何呢?所能做的就是把滿腹的愁苦、孤寂、失落、惆悵、鬱悶寄託在一首首詩歌中。《博山縣誌》對趙慈出嫁後的生活這樣描述:〃適朱門,家中落,悲憂侘傺之音一一寄之於詩。如空谷幽蘭,無人自賞。有《灰心斷腸詩詞集》,善本惜不完。〃趙慈除工於吟詩詠詞外,還精於古典詩詞聲調、音律的研究,著有《詩學源流考》一書。
這個芳華絕代的女子去世後,她的遺稿被丈夫的外甥謝問山收藏,後人見之,認為〃往往有名句似青蓮(李白)〃,〃芳草一庭和恨生〃、〃自折荷花帶露歸〃等句更是被視為名句。《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對趙慈這樣評價:〃中郎可謂有女。〃中郎是指漢代文學家蔡邕,其女蔡文姬曾作《胡笳十八拍》。此後,這個叫趙慈的女子便魂歸芳草,一去不返了,中國有才氣的女子,往往結局是寂寞的,你在歷史的罅縫中找到她們在閨閣裡的嘆息,然後細細品味,便總有一種眾芳蕪穢、美人遲暮的傷感。
趙氏家族是一個典型的中國文人家族,這個家族出了一對才華堪比的父女,或許這對父女的性格太過於相似了,他們的尋常路走的那麼不尋常,趙執信在文學史上一直被作為現實主義詩人的典範,但當命運向這個芊芊文人的家族襲來的時候,任是誰,也不能不為命運的柔弱泣下。這位一代才子曾經寫過一闕詠蘭的《河傳》〃秋近。芳蘭傳信,永日空齋,故應偏為主人開。銜杯。稱幽懷。春前誤被東君見。荒吳苑,蝶妒蜂猶戀。好裁紅錦護氛氳,爭教取次聞。〃 弱影疏香,乍開猶帶湘江雨的蘭花,或許是趙執信和趙慈這對父女最好的寫照。他們的前世一定是在蘭花中結成父女的緣份,然後又一同在〃因園〃中魂歸。
人到歸來味始真
已故國學大師張中行先生在一篇名為《歸》的文章中說:〃人生有多種愁苦,心的無所歸是渺茫的,惟其渺茫就更難排遣,所以得所歸就特別值得珍重。〃有時候我認為要想在千絲萬縷的生活中朝自己預想的那個境地全身而退,簡直沒有一點的可能性,我曾經試問自己,若你生於一個光榮的家族,你能夠拋開祖先的血緣去過一種和你家族背景完全相向的生活嗎?我想我不能,首先我受不了世人的眼光,小小的自尊心不允許我這樣做;其次,堂堂三尺男兒,若不能名動朝野,難不成連當街擊築高歌的勇氣也沒有了嗎?後來我才明白,自己太年少氣盛,於世間諸般的人情瞭解太過切切,而張先生的話對於我來說,就如同永恆的微言。
但從陶淵明開始的另一種中國文人走了不尋常的路。他們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拋開了繁華煙雲,出仕的宿命在心開啟的時候變得無關緊要,從田園荒野中走來的他們參透了生死的界限,至少,有一部分人過著平淡但真實的世俗生活,不用再去舞臺上表演虛假的人生。比如畢際有,這個碌碌但真實的文人。
據《淄西畢氏世譜》載:際有,字載績,官生,後以拔貢生,仕至江南通州知州。公生於天啟癸亥,值皇長子誕生時,少保公方督餉天津,蔭一子,遂授蔭為官生。崇禎戊寅復入邑庠,順治乙酉拔貢,丁亥複試留監,辛卯考職,丙申授山西稷山知縣。清吏胥,嚴保甲,緩徵徭,往來文移不託司記,不數月而廉潔勤慎之名噪甚。癸卯以通州所,千總解運漕糧積年掛欠,變產賠補追不及額,罷歸。
又是一個被罷免計程車大夫。畢際有在罷歸的時候曾經作歸田詩四律,中有句雲:〃境從歷過心方淡,人到歸來味始真。〃看來他還是有心裡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