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穿著黑衣站在兒子棺木前的端莊。做一個女人,真實可能更重要,僅有端莊與得體是不夠的。所以我突然很不想看到她的臉,很厭惡她念悼詞時的語調。
我匆匆地念完一首送給天天的詩,“……最後一閃,我看到你的臉,在黑色之上,在痛楚之上,在你撥出的在玻璃的水汽之上,在夜的中央……從夢到夢的悲傷,我已縝口,我已不能說再見。”
然後我躲到人群背後,我無所適從,這麼多人,這麼多與我無關的人在這裡,可這並不是一個節日,它只是一個噩夢,像個洞開在心臟上的噩夢。
我竭力想躲起來,可天天不在了,房間四壁的牆也就沒了。
三十二、我是誰
我思故我在
——笛卡兒
我就是我,一個女人,而不是什麼“第二性”。
——萊西·斯通
一切一切都是這樣開始的,都是從這光豔
奪目又疲憊憔悴的面容開始的。這就是experiment。
——杜拉斯
事情就是這樣發生的,讓人頭疼,讓人尖叫,讓人變瘋。
我不是冷血的女人,我也沒有變瘋。我的上一本小說集《蝴蝶的尖叫》再次出版了。教父和鄧安排我去各高校做宣傳,回答男生的諸如“倪可小姐,你有一天會裸奔嗎?”這樣的問題,跟女生們討論“女人是不是第二性”,“女權主義者到底想要什麼”。
去復旦的時候我在草坪上躺了會兒,看看天空,想想那個人。
接下來的日子,硃砂第二次披起婚紗,新郎是志得意滿的青年畫家,比她小8歲的阿Dick。婚禮舉行的日子與天天的葬禮隔了3個月20天,可能大部分人都沒意識到這一點,除了我。
婚禮在復興公園內一家勞倫斯的畫廊舉行,那一天也是新郎的個人畫展舉辦的日子。來了中外很多賓客,包括馬當娜。馬當娜給新人送了一份厚禮,一對歐米茄金錶,她以此來表示她的氣度,阿Dick畢竟是她最在乎的男人之一。
我沒有與她多說話,我突然不再那麼喜歡她,也許她並沒有對天天說過些什麼多餘的話,也許她並不是那麼存心要控制她認識的朋友們。可我不再想與她走得太近。
人太多,悶熱的空氣使人不適,我早早告退了。
德國方面一直有電子郵件發過來,馬克的,莎米爾的。我告訴了他們有關天天的死訊,我說現在我的心趨於平靜,因為我的小說即將完成,這是送給天天和那一段生活的最好禮物。
莎米爾邀請我在完成小說後去德國,“這對你的恢復有好處,來看看這兒的尖頂教堂、黑森林和人群吧,相信馬克也盼望見到你。”
而馬克的郵件總是長而又長,不厭其煩地告訴我他最近又做了些什麼,去過什麼地方,還有與妻子的爭吵,我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信賴感使他有對我傾吐的衝動,也許一個寫小說的女性在理解力和直覺上是可以被信賴的,即使我偷了他藍寶石婚戒。這個戒指我一直戴在拇指上,因為它真的很好看。
定下來在10月底過完鬼節後去柏林,鬼節是我喜歡的節日,它浪漫而有想象力,用假面裝扮的遊戲驅走死的腐味。
臨去德國前我做了一些整理,整理小說文稿,整理西郊的那套公寓。我打算搬回父母家住,公寓的鑰匙則要交給康妮。天天的東西都還在那兒。我從中挑了一張天天的自畫像,一本他喜歡的狄蘭托馬斯的詩集和一件他常穿的白襯衣。
襯衣上面還有他的體味,把臉深深埋在其中,那種熟悉的味道使人想起什麼是丟失的幸福。
那一夜恰好是週末,我徒步走了很長時間,穿過梧桐深深的衡山路,走進條懷舊的弄堂。
康妮的西班牙餐館就在眼前,燈火明亮,花影婆娑,視窗有衣著光鮮的人影晃動,再走近了,可以聽到有人在唱拉丁情歌,禮貌的掌聲隨後響起。
我走上臺階,詢問門口的服務生,康妮在哪裡,服務生領著我,穿過曲曲折折門廊,我在一大群站立著的人當中看到了盛妝打扮的康妮。她穿露肩晚裝,頭髮高高地縮成一個髻,塗了濃稠欲滴的口紅,看上去得體、聰明,像只優雅的鶴。
人群中間正有一對穿著綴珠黑色舞裝的拉丁男女在歌聲裡跳拉丁舞,他們年輕又漂亮,女孩子的腿被優美地握在男子手中,然後是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飛旋。康妮結束了與身邊一個白頭髮老紳士的談話,一轉臉就看到了我。他對身邊的人欠欠身,朝我這邊走過來。
“親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