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烤故悄睦鋶齟砈恕�
同時臺上的“孔丘”也在想辦法,眼看三天期限就要到了,“孔丘”突然看見竹筏,眼中一亮,大呼道:“我想到了!我想到了!”
觀眾看得頭皮都要抓破了,前面一個洗澡,如今一個竹筏,這太令人費解了,這難道是天才才能看得懂話劇?
為了營造氣氛,當然是在那工匠被斬的最後一刻,“孔丘”如同超人一般從天而降,阻止了行刑,並且以性命擔保。
因為是接著前面的戲,魯昭公也知道孔丘這位後起之秀,就給了他一個機會,結果孔丘在魯國大臣、百姓的注視下,找出了事情的原因,原來這個工匠為了讓這皇冠戴的更加舒適一些,其中有些地方是空心的,因為空心會增加體積,那麼這用排水法來證明,就不準確了,而那個聰明的“大夫”就忽略了這個問題。
而“孔丘”正是看到空心的竹筏在水面上行走才想到這一點的。
祖師爺這逼裝的實在是太帥了,一個竹筏就破解了這一樁冤案。
儒生們看得爽的要命。
但隨後孔丘又言明他也無法完全證明,這個工匠到底有沒有以次充好,但是以這種方法來證明,就是不對的,不過從估算中看,他應該沒有以次充好。
後來一查,原來那個告密的人也是一個工匠,因為技術不如這個巧手工匠,而沒有被選上,心生嫉妒,才誣告這個工匠。
這劇情是跌宕起伏,精彩紛呈,大家看的非常過癮,即便是那些純粹來捧場的大儒們,不禁都看得入迷了。
魯昭公大怒,就要將這個告密的人給殺了,但是被孔丘勸阻了,說了一大通話,儒家的仁政思想初露崢嶸。
大儒對於這個情節很是滿意,這像似我們祖師爺乾的事。
而那個聰明的“大夫”名望大減,大家紛紛歌頌孔丘。可就在這時,孔丘說出了那句經典名言,“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並且將功勞全部推倒那個聰明的“大夫”身上,並且希望能夠拜他為師。
這是何等謙虛,這就是儒家思想啊!
儒生們又跟打了雞血似得,為了自己的祖師爺搖旗吶喊。
最後孔丘在這個聰明的“大夫”的指點下,提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浸入靜止流體中的物體受到一個浮力,其大小等於該物體所排開的流體重量。
並且提出了密度與質量的概念。
這是首次對對於力的具體化,現在大家說力氣,都是大和小,但是沒法具體計算。
魯昭公開心之下,將力的單位命名為“孔丘”!
這也正是宣告“牛頓”單位從此作古,“孔丘”才是正牌。
這種命名法,在中國歷史上可還從未有過的,真是太令人感到興奮了。
話劇一結束。
場面比第一回還要轟動,全體起立鼓掌,但是他們也不清楚自己是為祖師爺鼓掌,還是為話劇鼓掌,還是為韓藝鼓掌。
(未完待續。)
第七百八十七章 都是套路
套路!
滿滿都是套路的味道啊!
這第一回講的是孔子反對恩師的理論,而第二回打臉的物件就直接上升到全國最聰明的人。
這不是套路是什麼。
但如果仔細想想,其實這兩點都是在反對“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一思想,因為這一思想嚴重阻礙了進步,什麼都是古代的好,那還求個什麼進步,這是韓藝託古改制的一大絆腳石,必須先給否定了,雖然如今這一思想已經被韓藝重新定義了,但是思想的轉變不是一時半會,是需要時間的,韓藝是要將這一思想完全扼殺。
除此之外,孔子都是在萬眾矚目下,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完成了大翻盤,尤其是這第二回,直接在君主面前打對方臉,真是爽感十足啊。
另外,結尾又用儒家思想作為總結,點名主題。
與第一回的模式幾乎是完全一樣的,但是沒有關係,觀眾們愛看,這就足夠了。
唯一不同的是,韓藝第一回借鑑的是伽利略和牛頓的故事,而這一回直接借鑑了阿基米德的故事,從做皇冠到那個聰明的大夫找出辦法測定,幾乎都是照搬原抄。
但是韓藝認為如果只是這樣的話,故事就不是非常精彩,而且太短了,無法應有在話劇上,
因為韓藝曾在一片文章上面看到了一些吐槽者,吐槽阿基米德的故事有一個漏洞,就是沒有說明那一頂皇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