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
韓藝又道:“公主,這防衛的事,就交給我們,你還是得將精力用在發展上面。你不能去指望百姓會為了擁護你而戰,這可是非常困難的,你應該讓百姓為了‘有’而戰,如果百姓都是一窮二白,那誰統治這裡,他們也都無所謂,如果你能夠讓他們變得富有,那麼到時強盜來了,他們就一定會奮戰到底,因為他們有戰鬥的理由。”
弘化公主笑道:“西北的那些商人便是如此吧。”
韓藝點點頭,道:“在來的路上,我還專門留意了一下吐谷渾的發展,發現你們的牧場、耕地都已經穩定了下來,但是地就這麼多,如果繼續這麼發展下去,也難以又更大的提升,這需要進一步升級,相信殿下也知道羊毛作坊的興起,不但有羊毛,還有駱駝毛,等等,這裡面可也蘊含著巨大的財富。”
弘化公主道:“那還得韓尚書多多相助。”
“一定,一定。”
ps:求訂閱,求打賞,求推薦,求月票。。。。。。
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你們不準打我
祿東贊撤兵之後,韓藝、弘化公主他們也得回去了。
吐谷渾撤兵倒是簡單,就是讓士兵帶上幾日乾糧,各回各家,各找各媽,跟唐朝的兵散於府是一個道理。
這一場戰爭對於吐谷渾而言,其實是賺得,傷亡慘重的,是駐守在這裡的唐軍,吐蕃方面也損失不小,而弘化公主是在冬季出兵的,那時候已經到了戰爭的尾聲,然而,此時回去,都還能趕上春耕,不管是傷亡,還是經濟方面,都未有受到重創,並且還奪得河源地區。
不過在韓藝看來,是吐谷渾避免戰火燒到關中地區去,雖然損失不小,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而且,經此一戰後,唐朝肯定會增派這裡的駐軍,在這裡的唐軍要遠遠多於吐谷渾的軍隊,唐朝要吞併吐谷渾,易如反掌,其實說到底,雙方就是一家人,只不過目前這種關係,更加適用於當下的局勢,沒有必要去改變。
韓藝跟著弘化公主一塊回到青海湖那邊,但是他們可是沒有閒著,到處視察,主要就是商定如何提升生產力。
當初,韓藝建議弘化公主是採取農牧均田,而礦產、鹽歸國家專營的經濟制度,目的就是趕緊恢復生產,因為當時吐谷渾被打的一窮二白,而如今都已經穩定了下來,政策也執行的非常到位,百姓都有了自己的田地,但是這種生產後繼乏力,如果要與韓藝的計劃同步,就不需要轉型為手工作坊的模式。
如今牛羊已經成群,那麼羊絨羊毛、駝毛駝絨的買賣就應該做起來了,如今中原地區人們開始富裕起來,道路也都已經打通了,羊毛可以從大都護府直接賣到江浙地區,整個中原對於羊毛需求非常高,吐谷渾的羊毛紡織,並不會影響到西北其他部族。
田地已經規劃完善,那麼經濟作物就應該種起來了,油菜花、當歸、蠶豆,等等適合於青海地區的經濟作物。
因為這是韓藝早就設計好的,他的政策都是發展生產力,財富不是憑空誕生的,而是要生產出來的,均田制肯定不會韓藝的終點,韓藝當初在這裡實行均田制,肯定是有後續計劃的,他只是將這些告知弘化公主,怎麼招商引資,怎麼運營,在那裡建作坊,等等。
當然,韓藝在此,還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吐谷渾提升生產力,他還在等西北的商人來此開會,他來的時候,已經讓人去將那些西北大富商給請來青海湖。
其實裴行儉那邊早就在陸續撤兵了,裴行儉是文武雙全,他知道這麼耗下去,對於西北地區發展不利,他也沒有想打到吐蕃去,因此他根據雙方勢力對比,陸陸續續讓一些人回去,等到大雪過後,他又撤走了一大部分人,因為他看出吐蕃那邊士氣殆盡,不存在進攻的可能性,而他的兵都是百姓,不是職業士兵,你們該放牧的去放牧,該生產的去生產。
等到韓藝與弘化公主談的差不多,西北那些大富商,大酋長也趕到了青海湖,整個青海湖邊上,立刻變得熱鬧非凡。
“韓尚書來了!”
“兀可烈見過韓尚書。”
。。。。。。
韓藝一到,這些富商紛紛上前來,每個人臉上都保持著亢奮之色,完全看不出他們剛剛捐出了一大筆錢。
這因為他們得到的更多,只不過這些東西,都是肉眼看不見的。
從古至今,不管是中原,還是在這西北地區,這是頭一次商人大規模的參與戰爭之中,充當主力,並且還獲得了最終的勝利。而且他們是不但打贏了外敵,就連內部的舊貴族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