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部分(2 / 4)

小說:唐朝小閒人 作者:宮本寶藏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乃是儒家一貫以來的主張,都已經成為儒生的口頭禪了,這是毋庸置疑的,道家思想是不可能有這麼嚴格規劃,什麼都一步一步的遞進,一級一級的區分開來,武媚娘這句話豈不是說用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來推行儒家的主張。

可問題是,修身齊家都只是個人之事,治國平天下才是天下之事,如果沒有後面的治國平天下,那儒生決計不會贊成這句話,我要不能當官,不能脫貧,我還需要在乎道德麼,那是不是可以說,小事就咱們儒家幹,大事就是道家和法家幹。

武媚孃的這番主張就說不出到底是要崇儒抑道,還是崇道抑儒。

而崔戢刃他們這些年青一代,卻是陷入沉思之中。

武媚娘微微瞟了眼韓藝,見這廝既沒有懵逼,也沒有沉思,而是快要睡著了,這要是之前,她一定會主動問的,但是現在她不需要問,因為她已經知道韓藝的用意。

過得一會兒,張文灌面露困惑之色,道:“請恕老臣愚鈍,不明白皇后這話是何意?”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武媚娘先是將原話說了一遍,隨即道:“我是非常認同這句話的,用那些心術不正之人來治國,是一定會導致天下大亂的。可見在儒家思想中,個人品德乃是入仕之基礎,無德之人,無論學問再高,也不能讓他入仕。”

張文灌他們紛紛點頭,就是這麼一個意思啊!

武媚娘話鋒一轉,道:“但是德行高尚之人,入仕之後,是否繼續用修身齊家之道來治國平天下呢?我看也不然。修身齊家是一回事,治國平天下又是另一回事,不能完全的混為一談,拿治家之術去治國,這可是不行的。同理而言,儒家一直提倡以仁政治天下,這並沒有錯,但是何謂‘仁’呢?無為也是‘仁’。真正關愛百姓,就應該給予百姓更多的自由發展,發揮自身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財富,從而事先自我,這不就是仁政嗎?

儒家主張以德使天下安定,那法便是‘德’呀。若人人遵紀守法,不作出傷害別人的事,這不就是聖人所期望的麼。自我修養那是個人品德,當然,若人人道德高尚,那自然天下太平,但若能讓天下間人人都品德高尚,聖人又何須將人區分為三六九等呢?可見德乃基礎,非平天下之道,法家思想才是平天下之道,而律法的形成又是源於德,二者是一脈相承,只不過是用於不同地方。

而我朝如今大行商道,人與人接觸的非常多,矛盾糾紛自然也會增多,純粹的以德來教化百姓,令天下太平,這是難以做到的,唯有法制才能夠使得朝廷在面對諸多糾紛時,還能令天下太平。”

這一番話解釋下來,大家也都明白,正如武媚娘方才所言,是三家思想融為一體,形成一種新得思想,而並非是崇什麼抑什麼。

更為主要的是,這不是純粹的思想之爭,而是根據當下環境而做出的調整,儒家思想是要分三六九等,有著非常森嚴的等級制度,這明顯就不適用於當下的環境,因為重商主義要求的是平等,庶族與貴族做買賣,是以貴賤為主,還是以契約為主。

張文灌他們並非是那迂腐之儒,他們還是非常開明的,所以他們認為武媚娘說得很有道理,而並非是要挑起事端,她沒有貶低哪家思想,只不過是讓三家思想各司其職,而且是一針見血。儒家思想提倡德治,但是明顯不行,歷朝歷代法制一直都存在,只不過是用儒家包裝,也就是所謂的外儒內法,武媚孃的建議還是在延續這一主張。

而且,儒家思想的那一套也不能用於西北百姓,人家是牧民,是要到處遊走的,農夫在家守孝,地就在邊上,那當然可以,讓牧民在家守孝三年,那就是逼人去死啊!

劉祥道道:“臣非常贊成皇后之言,其實我朝自貞觀年間,許多政策都包含著無為而治的思想,皇后今日談論此事,難道是要朝廷明文規定這一切麼?”

武媚娘點點頭道:“正是如此。”

張文灌道:“依臣之見,這沒有必要,這隻會引起儒道法三家的爭論,製造矛盾。”

“但若不說明,只會產生更多的矛盾。”

武媚娘道:“如今我大唐的政策,是有別於任何一個朝代的,許多現象都是有悖於儒家思想,但是卻令我大唐變得更加強大,那一場危機中,這個矛盾也顯現出來了,朝廷在處理矛盾的時候,得有理可循,如果遵循儒家思想,就必須捨棄這一切,那可能又會爆發新得危機,道家的無為而治,令朝廷可以從容的處理這些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