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4 / 4)

小說:民主的細節 作者:大刀闊斧

愛出風頭”的人。

//blog。sina。/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民主與效率

集權制度的擁護者比較常見的一個論點是:權力集中可以提高效率,“集中力量辦大事”,沒

有那麼多嘰嘰喳喳的辯論和不同團體之間的牽制。這個觀點不無道理,最直觀的例子莫過於

中國大躍進期間的“大鍊鋼鐵”,短短几個月,上億人給動員起來轟轟烈烈地鍊鋼。那個“效

率”,令人瞠目結舌。

然而,長遠來看,集權制度真的促進效率嗎?“高效”的鍊鋼運動生產出無數廢銅爛鐵導致資

源的低效利用。“高效”的人民公社化運動帶來的是

20年低效的農業生產。如果我們把非理

性決策所帶來的人力財力和資源浪費、機會成本、民眾和政府之間的信任損失計算進來,集

權制度還真的是最有效率的制度嗎?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當權者都是非理性的,也並不是所有

的民眾都是理性的,但是,民主的意義恰恰在於:透過不同團體間的觀念碰撞,使理性有更

多的機會發出聲音。

最近廈門

PX化工專案引發抗議、神華集團煤變油專案將要停工這兩個新聞,都再次說明了

決策的“高效”未必是社會的福祉。不民主、不理性的“高效”決策,不過是透過把問題置後或

者外部化來掩蓋其社會成本而已,而社會成本在那裡,“遲早都是要還的”。廈門政府未經與

民眾充分討論就引進了環境風險較高的

PX專案,導致廈門人風起雲湧的抗議,致使廈門政

府不得不同意緩建該專案;而神華集團的煤變油專案,在投了

100多億之後,政府突然“頓

悟”該專案耗水量太大,使許多人不禁感到奇怪,鄂爾多斯地區又不是今年才開始缺水,為

什麼在

100多億砸進去之後才想到這個問題?

其實,公民參與決策過程並不見得會降低“效率”。它可能會降低“政策制定”的效率,但是它

往往會因為切合民意而提高“政策執行”的效率,而且它可以透過提高決策的合理性來提高資

源利用的效率。一個聰明的政府,應當歡迎民意。

歡迎民意的方法之一,就是就公共事務舉行公眾聽證會。不是花瓶式的聽證會,而是要透過

辯論去粗取精地提煉民意。在這一點上,美國的經驗可以作為一個參考。我們不妨以一個名

不見經傳的美國小縣城――馬里蘭州的蒙特哥莫利縣――的縣議會為例子,從一個小縣城的

聽證會程式來看美國地方政府如何“吸收”民意。

根據該縣法律,縣議會所有的重大決策都必須有公眾聽證。這個程式是這樣展開的:首先,

縣議會要透過地方報紙以及網路提前將聽證會的廣告發布出去,任何想在聽證會上發言的公

民都可以打電話去預約發言。由於一次聽證會能容納的發言人有限,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能獲

得發言時間,但是在具有重大爭議性的問題上,必須保留所有發言申請人的名單。

聽證會上,工作人員為了保證不同意見都能得到發表,事先會詢問發言者的“立場”。然後根

據其立場,把他們分成五到六人的小組,依次到前臺發言。無論普通公民,還是政府或非政

府組織的代表,每人講話

3分鐘。發言者可以帶自己的支持者來做聽眾,還可以要求他們

在自己發言結束時站起來以顯示他們的“聲勢”。當然,人數不應該是立法委員決策的唯一依

據。

//blog。sina。/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眾人發言完畢,立法委員開始提問,確保他們理解了民意。會後,所有聽證會資料要備案保

留,並允許公眾查詢。

這些聽證會都是什麼議題呢?我隨手查詢了一下該縣本週的聽證會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