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長安
職業:旅行家
主要作品:《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還故鄉。
——《悲愁歌》節選
漢朝流行和親,這似乎成為解決兩國爭端屢試不爽的好辦法。史書記載,漢高祖之後,漢朝皇帝先後七次送宗室女出嫁匈奴單于。漢朝雖然貌似強大,但就是打不過匈奴,所以只能採用這麼個辦法緩解局勢,但也是治標不治本。到了漢武帝時,旅行家張騫從西域帶回了重要軍事情報,說西域有個烏孫國很強大,擁兵近二十萬,是西域諸國中最強大的王國,漢朝可以與其結盟一起對抗匈奴。烏孫國東鄰匈奴,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西漢政府如果能與烏孫結盟,既可對匈奴形成夾擊之勢,又可作為連線西域各國的紐帶。漢武帝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就問張騫:“怎麼結盟?”張騫答:“和親。”漢武帝嘆了口氣道:“也只能這樣了,我大漢都成婚姻介紹所了,悲哀,真是無限悲哀。”後來雖然張騫去世,但這個事情還在順利進行。漢武帝開始在親屬中間物色和親人選,這個時候,本文的主人公劉細君在眾多姑娘中脫穎而出。劉細君是西漢朝廷第一次割捨的皇室骨肉,也是第一位成功和親的金枝玉葉。
劉細君來頭可不小,她的高祖父是漢文帝劉恆,曾祖父是漢景帝劉啟。祖父是漢武帝劉徹的哥哥——劉非。父親劉建,被冊封為江都王,也就是當時揚州的“海外天子”。可惜這個劉建有點不太靠譜,因對他老子圖謀不軌,最終落了個畏罪自殺的下場。家裡的頂樑柱倒了,劉細君的生活像一場比賽一樣發生了戲劇性的改變。到底是一筆寫不出倆“劉”字,劉細君的皇帝爺爺最終沒有趕盡殺絕。除了處死了兒子和兒媳婦之外,其他家屬都沒問罪,但必須駐留江都不得離開。幾年之後的某一天,漢武帝突然注意到劉細君,他覺得這個本家晚輩真是氣質超凡,美貌脫俗,聰明伶俐,機敏可人。得知劉細君還精通音樂、歌舞和禮儀,漢武帝一拍大腿說:“好啊,這不正是和親的最佳人選嗎?”當時正好烏孫國王昆莫送來聘禮,請賜一位漢室公主為妻。說到這裡,一個問題出現了,這個處於西域邊塞的烏孫國為什麼突然造訪西漢?這是有原因的。由於張騫公元前l39年和公元前119年先後兩次出使西域,使得烏孫國與西漢的交往開始頻繁。這些看似正常的外交行為,引起了匈奴的不滿,匈奴正愁找不到恰當的理由侵犯烏孫呢,這倒好,天上掉下一個大餡餅,召集弟兄們抄傢伙吧。比起強大的匈奴帝國,烏孫國屬於小國。當得知匈奴要攻打自己的訊息時,烏孫國舉國上下驚恐萬分,國王昆莫擔心亡國,就抱住了西漢這條大粗腿緊緊不放。
漢武帝一看跟烏孫國合作的機會來了,非但沒有表現出應有的熱情,還端起了架子:“咱們兩國和親就是為了兩國之友誼,什麼共同抵制匈奴純屬瞎說。匈奴在我大漢眼裡不過是地上螻蟻,什麼時候想收拾它就一腳踩死。”烏孫國王一聽,知道漢武帝在吹牛,但也沒有說破,順水推舟說:“不愧是中原大國的皇帝陛下,您說得太對了,我非常重視跟貴國的友誼,所以這次我親自來提親,順便還給您帶來幾匹我國特產的西域寶馬,請您笑納。至於匈奴,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他要是再冒犯您,我就收拾他。”漢武帝龍顏大悅,說道:“我不會虧待你,我把我最心愛的公主劉細君許配給你,你覺得怎麼樣?”就這樣,兩個被動挨打的國家元首,在互相吹捧中進行了一次歷史性會晤,雙方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達成了共識。公元前105年,劉細君下嫁烏孫國,西漢派了隨從官員、樂隊、雜工以及侍女等數百人,帶著大量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等嫁妝,簇擁著劉細君向西進發。一路上,旌旗蔽日鼓樂喧天,頗為壯觀,所過州縣無不迎送。而當時在遙遠的西域邊塞,烏孫國舉國上下也是張燈結綵,全國人民翹首企盼著這位當時舉世聞名的公主駕臨。
劉細君到達烏孫國後,得到烏孫國男人的集體讚美。要知道烏孫國人長得很醜,青眼赤須,前額微突,眼窩較深,直鼻樑,腮骨粗而微突。這幫醜男乍一見容貌清麗的漢族姑娘,直覺就是仙女下凡。尤其劉細君從小又在山清水秀的南方長大,面板白皙柔嫩,那真是雪白雪白天仙下凡。烏孫國上下都親切地稱呼劉細君為柯木孜姑娘、柯木孜公主,意思是膚色白淨,美麗得像馬奶酒。劉細君得到隆重接待,還被封為右夫人,但她很快發現自己的處境不是很妙。原來匈奴得知烏孫國與西漢和親,感到緊張。為了搞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