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二世就曾經在從本國國民借錢後,直接把大家全部的債務和財產私有化到了自己口袋中。南美諸國從19世紀獲得獨立後,也開始習慣性崩潰。他們雖然盛產金銀,但大多被貪汙*掉,就是不還錢,過不多久就宣佈外債作廢,然後再次發行新的外債。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個國家欠債太多,它就和一個人欠黑社會錢一樣,會被暴打一頓強迫還債,甚至可能被欺壓得永世不能翻身。在1882年,埃及因為經常欠債不還,終於使得大英帝國怒不可遏,派兵將其征服,收其為日不落帝國的保護國,這樣日後就再也不怕埃及人不還錢了。而有時一個國家欠債太過複雜,甚至能夠引發很多國家一起的憤怒,這就好比老大帶著一堆黑社會小弟一起去討債。比如1902年,委內瑞拉因為欠了太多人太多錢,任何一國單獨怒不可遏都似乎不大妥當,因此英國、德國、義大利一起派軍艦前往委內瑞拉,封鎖港口,強行索債。
但這麼討債,欠債的不好受,被揍一頓,討債的也不好受,興師動眾。於是,欠債的政府很快發明了新招:通貨膨脹。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後,一直十分不忿,因為英法等國同樣應該對戰爭負責,而不是讓自己來背黑鍋。但弱國從來無外交,德國打敗了,英法讓它還錢,它不能不答應。於是,當時德國的魏瑪共和國想了一個“高招”,透過通貨膨脹解決部分債務。很快,德國的年通貨膨脹率達到天文數字的程度,人民為了購買生活必需品需要常備200億馬克的大額鈔票。在這種情形下,無論多大額的債務,也都灰飛煙滅了。這一招比明目張膽的欠債還狠,因為你根本無法把錢討回來,就算派軍艦去,要回來的也是一堆廢紙。
而這還僅僅是借給國家;投資給私人風險就更大了,隨便一個鬱金香泡沫(Tulip Bubble)或密西西比泡沫(Mississippi Bubble)都能讓投資者血本無歸。有了這些西方國家的“耍賴”和私人公司的崩潰,也就難怪投資者們心裡不踏實,杯弓蛇影了。畢竟他們的資訊和政府、公司不對稱,人家拿著真金白銀,就是掌握著主動權,想還給你就還給你,不想還給你就不還給你。
痛定思痛,投資者們後來也發明了自己的招數賞善罰惡。只有一個國家信譽很好,從來都按時還債,投資者才會願意買他們的債券,而且即使利息低一些也不怕。而如果一個國家經常欠債不還,大多數人會對其嗤之以鼻;所以這些國家只能借高利貸,以極高的利息引誘那些願意為高回報放手一搏的投資者們。
這麼一來,等於把安全性和貨幣匯率掛上了鉤。那些被認為是安全的國家,會有很多人前往那裡投資,而他們都會購買當地的貨幣,由此導致貨幣升值。而那些被認為是不安全的國家,連當地人都會丟擲自己手中的貨幣購買外幣以保證自己財產的安全,更不要說吸引外資了;這麼一來,貨幣匯率下跌就在所難免了。而如果兩種貨幣同樣安全,那麼其價值就由回報率決定,投資回報率高的貨幣價值就高。 txt小說上傳分享
匯率戰爭 第四章(4)
但是,是由誰來判斷一種貨幣的安全性和投資回報率呢?由於投資者獲得的資訊質量其實沒有改善,因此他們其實還是根據過去的歷史和對未來的預期來進行判斷。所以歸根到底,他們其實並沒有更客觀的手段來判斷一種貨幣的安全性和投資回報率,更多的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也就是說,如果大多數投資者對一個國家有信心,那麼這個國家的貨幣匯率就會走高;反之就會走低。而所謂有信心、沒信心,並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
這其實和《韓非子·說難》裡的一個故事很相似。在衛國,原來有個帥哥叫彌子瑕。很得衛靈公的寵愛,因此有點肆無忌憚。衛國有法律,說任何私自駕馭國君車子的都要處以刖刑,也就是把腳砍下來。有一次彌子瑕的媽媽病了,彌子瑕一急,假裝衛靈公有令,自己駕著衛靈公的車子出去了。但衛靈公聽說後,卻認為他德行好,說這個人孝順,為了媽媽沒有腳都無所謂。還有一次,他和衛靈公一起去果園,吃桃子時覺得很甜,就把剩下的半個給衛靈公吃。衛靈公毫不嫌棄,還說這個人好愛我,吃了好吃的立刻與我分享。但後來彌子瑕人老珠黃了,衛靈公不待見他了,就說,這人當年假借我的命令坐我的車,還給我吃剩桃子。雖然彌子瑕的行為和當初沒什麼兩樣,但衛靈公前後兩次態度截然不同,是因為他本人愛憎有了變化。
投資者看一個國家也一樣。他們心情好的時候,可以把一個國家看成高回報,並由此提升該國貨幣的價值。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