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1 / 4)

2,50%打到了基建上,就是汙水處理、高速公路、地鐵這些建設,30%是做地產的,還有20%是做金融服務的,比如基金、擔保業、證券業、保險業、期貨、投資銀行這些東西。

我們做了這樣一個像是足球隊的矩陣:5是防守,雖然利潤比較低,但是有長期的現金流;3是地產,2就是金融服務。這樣的矩陣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概念,地產和金融週期性非常強,2007年~2008年這一年,我們這兩項有22億利潤。

蘇小和:你的理論構成是哪些?

劉曉光:理論方面,當年對《資本論》很熟。後來我學習的是商業經濟,再後來主要是投資、融資。

蘇小和:工具性多一點。

劉曉光:工具性、實用性多一點,真正的宏觀經濟學理論少一點。

蘇小和:但我感覺你也很懂宏觀經濟。

劉曉光:也懂宏觀經濟,因為我經常跟大學的教授們聊天,我也兼任幾個大學的教授,一兩個月開一次宏觀經濟研討會,跟學者們交流,而且本身我也關注這個領域;但目的還是實用的、工具型的、實戰型的,跟企業息息相關的。

蘇小和:你描述的5—3—2的矩陣,這個多元化的格局是被逼出來的,還是有意為之?

劉曉光:是有意為之。為什麼?中國的第一個特徵是經濟週期太強,第二是宏觀的環境對行業影響很大,如果政策打壓地產地產就不行,突然打壓金融金融就不行。

所以,一個好的投資集團,一定是相關多元化的,絕對不是一元化。壟斷才能一元化,而一般非壟斷市場的投資型企業,一定是相關多元化的,這是最好的商業化的結構,在現如今的中國是這樣的。因為世界市場投資週期不斷變化,20世紀90年代投消費品,後來投資電力,後來是交通,然後是IT,再後來是通訊,然後又回到地產。它是來回不斷變動的。

劉曉光的歷史觀(12)

在中國的企業裡,去年做地產和證券的比較慘。我們有基礎設施這項業務,情況就好很多。

蘇小和:但是有一個問題,你看西方的大企業,90%都是專業化程度很高。

劉曉光:不,GE也是多元化的。

蘇小和:但是它幾乎在每個行業都做到老大的地位。

劉曉光:對,這裡有幾個特殊情況:首先,美國的法制環境非常穩定,智慧財產權保護得非常好;第二個,美國已經有幾百年的市場,已經形成了營銷渠道、品牌渠道;第三個,它沒有處在中國這樣一個高速發展時期。可能主要原因是中國有特殊國情。

蘇小和:你覺得在中國做多元化好一點。

劉曉光:相關多元化,或者是三元化、兩元化,不要太多了。

蘇小和:你們的團隊在管理上跟得上嗎?

劉曉光:跟得上。為什麼?它們都是上市公司,中外合資企業比較多一點,都是股權管理,不像過去全是國有企業的子公司。它們都是規範化的、治理結構比較好的上市公司、對外合資企業,它是一種專業化的管理方式,這些都很清晰。我們的結構是:根部是國有企業,下面是上市公司,旁邊有好多中外合資企業,這邊是三個國有企業的子公司。

蘇小和:股權比較多元化。

劉曉光:下面的公司股權比較多元化,核心資產都在下面。

蘇小和:這應該是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企業模式?

劉曉光:新型企業模式。也想把上面多元化,但是多元不了。一個是太大了,一個是定價問題。我們本來是國際私募接近成功了,後來卡住了,為什麼?我有幾個上市公司,原來上市公司淨資產加一倍,後來他給你規定按照上市公司市值乘以90%來標價,那別人的資金就進不來了。

蘇小和:你投資這塊是什麼模式?做PE(私募股權投資)嗎?

劉曉光:很少做PE,我們主要是產業投資,產業加投資;主要產業是地產業、高速公路業、水業,加上一部分投資。所謂投資,比如說股票市場中大的重組、併購動作。PE我們做得不大。

蘇小和:更不做風險投資?

劉曉光:風投就更不做了。可能類似我們這種大的國有企業,將來的道路一定是主業加投資,這是一個商業模型的轉變。

我曾經設想過一個很偉大的商業模型,沒有實行得通。中國的企業事業部制也好,或者說部門管理制也好,管理很多企業。我當時的設計是打亂這個模式,實行一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