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1 / 4)

小說:管理三國志 作者:竹水冷

大漢王朝之所以覆滅,漢桓帝、漢靈帝、以及後來的董卓和曹操應該負主要責任。漢桓帝和漢靈帝,就像我們現在某些國營機構的領導人,在用貪汙的方式佔有國家財富。董卓和曹操,就像我們現在某些民營企業的領導人,在用掠奪的方式佔有國家財富。他們是兩種型別的漁夫,造成了東漢末年那場慘絕人寰的大災難。

我這樣說,也許會讓很多人不舒服。但是,我們的國營企業,的確是被漢桓帝這樣的領導人毀壞的。我們的國有資產,也的確是在漢靈帝這樣的領導人手裡流失的。而一大批像董卓、曹操這樣的民營企業,也在趁機使用各種財色公關和資產轉移的方法,到處攻城掠地,成為當今社會的新興勢力。《三國演義》描寫的是東漢末年的群雄爭霸,而今天的我們也剛好處在一個商業意義上的群雄爭霸時期。歷史與現實,是如此驚人地相似。

愛是唯一的管理智慧。當你在愛著的時候,你就像園丁一樣慈祥,而世界也像果園一樣奼紫嫣紅。如果你不愛,你就像漁夫一樣心懷叵測,而花園也立即變成了滔天的惡浪。我們需要正視的歷史事實是,由於某種政治的原因,漢桓帝15歲就登上了皇位。由於同樣的原因,漢靈帝12歲就登上了皇位。15歲是初中生的年紀,12歲是小學生的年紀,正處在青春期的叛逆和迷惘之中,哪裡懂得什麼是愛呢?

兩個青春期的孩子先後成為帝國的最高權力象徵,但他們並不熱愛這個國家。他們之所以登上皇位,是因為當時的皇族把他們當成了政治的工具。他們對這個社會的理解,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愛,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利用與控制。雖然貴為皇帝,但他們卻找不到人生的意義,他們感到迷惘而又浮躁。當他們在管理這個國家的時候,他們對於百姓是否安居樂業、國家是否繁榮昌盛並不怎麼關心,他們只是在利用皇帝的特權在尋歡作樂。他們顯然更喜歡那些善於討好他們的宦官,而不是那些忠誠於國家的大臣。

尤其是漢靈帝,竟然以貪財好色、任性放蕩而聞名於歷史。他在西園設定一個秘密金庫,積攢了一筆頗為豐厚的錢財,儼然成了財大氣粗的暴發戶。為了積攢更多的錢財,他甚至以政府的名義公開賣官鬻爵。初步定下的價格是:年奉六百石的官職六百萬錢,二千石的官職二千萬錢,依此類推,按官定價。曹操的父親曹嵩,就曾經花費一億錢購買過太尉這樣頂級的高官。

從來財色雙貪。漢靈帝不僅貪財,而且非常淫蕩。他規定所有的嬪妃和宮女都必須穿著開襠褲,為的是臨幸起來方便。他又在西園蓋了個“裸遊館”,與一群裸體女子游戲其間,縱情狂歡。他感嘆說:“假使一萬年都能如此,就算得上是人間的神仙了。”魏晉時期的淫亂風氣,其實自此而始。

有人問:漢靈帝既然貴為皇帝,天下都是屬於他的,他為什麼要這樣貪婪呢?可漢靈帝不這樣認為呀!他認為,皇帝雖然名義上富有四海,可是那些錢財都散落在民間。與其讓那些錢財散落民間,不如把它們攥在手裡實在。

漢靈帝貪圖錢財成了一個很壞的榜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從此之後,人們愛慕錢財勝過愛慕道德,巧取豪奪的風氣日益盛行。大量品行不端的人員透過財色公關的方式獲取了政府機構中的各種職位,貪官汙吏和豪強惡霸開始橫行天下,而忠貞合格的官員則被逐漸排擠出了管理層。就像一座搖搖欲墜的大廈一樣,大漢王朝的組織結構已經變得異常地脆弱。

第六講 東漢末年的兩種漁夫(3)

公元189年5月13日,年僅三十四歲的漢靈帝撒手人寰。外戚集團與宦官集團為爭奪權力,展開了血雨腥風的惡鬥。這樣惡鬥的結果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外戚與宦官集團兩敗俱亡,董卓卻得以趁機漁利,帶領一支全副武裝的部隊進入京都洛陽,控制了國家的政權。

此時的局勢全繫於董卓的一念之差。他若能夠以天下蒼生為念,就會力挽狂瀾,穩定當時的政治局面,使得天下復歸於太平。然而,他若有一己之貪念,就會使得局面更加不可收拾。中國歷史到了極其關鍵的時候。

可是,董卓卻是一個更加令人憤恨的漁夫。為了一己之私利,他竟然廢掉了漢少帝劉辯,改立漢靈帝的另一個兒子劉協為皇帝,使得當時的政治局面變得更加錯綜複雜,最終導致了軍閥們的割據和混戰。

【成君憶的管理學理念。】

51、《三國演義》所描寫的這個亂世,並不是不可以挽救,而是缺少一個有愛心、有力量去挽救它的人。

52、“挾天子而令諸侯”之所以被看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