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 上帝慷慨地賦予我們懶惰的天賦。上帝從不期望我們勞動。他像每位父親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會步其後塵,那就是不幹活。 創世紀 上帝不是用勞動來創造宇宙的。對於上帝這樣的神來說,創造又怎可能是勞動?他是萬能的。既然這樣,他當然不用擔重。既然這樣,他顯然不會流汗。既然這樣,他連上下班都不用,那麼工作又從何而來? 考慮到上帝的能力,只可能有一種解釋 —— 創世紀之舉只是上帝無邊無際的意識中的一絲難以察覺的微動。其他的解釋都大大低估了我們這位創造者的無邊力量和榮耀。但最妙的還不在於此,最妙的是,在六天完全不費力的遊戲之後,上帝休息了。 既然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樣創造了我們,就讓我們在自己的生活中來體現這種美好的佑護吧。讓我們也輕鬆地創造六天,然後在第七天休息吧。 自然之母懶惰嗎? 上帝不僅不勞動而創世紀,他還按照不勞動的原則設計了整個宇宙。 換言之,大自然也不勞動。她輕鬆地工作著,遇到情況時總是選擇儘量少做事。 物理學家還給這種可愛的特質一個名稱 —— 最少運動原理。 該原理在18世紀由拉格朗基、漢密爾頓、雅科比三位研究天體運動的著名科學家最先提出。 後來證明,最少運動原理不僅是闡述天體運動的數學公式,而且還適用於所有已知的物理運動規律,包括電磁運動、光的傳播和量子論。換言之,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在樂意地遵守著最少運動原理。 舉個例來說吧。將一個球丟擲去,球不會在空中隨意走出一條彎彎曲曲的路線,它只會先沿著最易、短、直的路線上升,然後又以最易、短、直的路線落下。科學家對這個簡單現象的解釋是:球之所以這樣,是為了儘可能減少一定時間內動能和勢能的差異,這個可測量差異也即運動,其結果必然是最易、短、直的路線,即最少運動。 結論顯而易見:自然之母是位懶媽媽。 愛因斯坦也贊同 無須解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時空彎曲幾何學,更不用理解它,本人只是相信愛因斯坦證明了恆星的軌道實際上是最直、最短、最簡單的時空史 —— 測地線。科學家說,在彎曲的空間,測地線是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因此,涵括各種各樣運動和變化的整個宇宙不過是在遵循最易、最短、最直的路線罷了。 最少運動原理又一次得到證明。大自然之母無論是從微觀層面還是從宏觀層面來管理宇宙時,都在儘可能地少幹活兒。 讓我說啊,考慮到過去、現在、將來都沒有勞動牽涉其中,這事兒可真是一樁了不起的成就,了不起的成功啊。 我們討論完物理了嗎? 還沒有呢。下面我要把話題從宇宙轉移到人的理解力。 現在物理研究的趨勢是統一和簡化。換言之,就是用盡可能少的原理來解釋儘可能多的現象。 因此,如果愛因斯坦和其他當代物理學理論家可以得償所願的話,一條原理,一個統一的學派,就可以闡釋所有的事情。對於懶惰的學生來說這絕對是一個重大突破。這樣的話理解一條原理就可以知道所有的答案了。這樣最少運動原理就被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了。 這並不是一個不著邊際的想法。稍後我們會再討論這個理念。  
第3章 追求輕鬆(1)
在歷史上的政治和經濟架構中,“閒人”總是被當作潛在的麻煩製造者而極其受到憎惡,然而大自然從不憎惡同樣閒散的樹木、青草、蝸牛、珊瑚,以及空中的雲彩。 ——《關鍵路線》,美國發明家巴克明斯特·福勒 (1895…1983) 懶惰的技巧也有高低之分。當然,有最基本的小打小鬧的偷懶。對於這類懶惰來說,逃避工作本身就是一種了不起的收穫了。它當然也有其價值和魅力,應該給予鼓勵和培養,因為所有的懶惰(哪怕是這種小打小鬧)都是上天的禮物。 而在懶惰級別譜的另一端則是懶惰大師們。他們擁有無上功力,幹活兒少到人所能達到的極限。這些黑段帶級的懶人不僅可以享受無需工作的快樂,而且還可因此成就大事,聚斂財富。很快我們就會發現正是這種高階別的懶惰推動了社會的所有進步。 不幸的是,未受挑戰的傳統文化通常認為懶惰會損毀人性。這還是他們的客氣說法。按照不客氣的說法,懶惰就是魔鬼作坊。所以懂得懶惰的高等藝術的人,必然要面對反反覆覆令人麻木的駁斥和說教,其要旨無非就是多勞多得。 “我每天賣力工作16個小時”是貼廣告的小工的一句典型誇耀,頗能體現這種扭曲無趣的精神。 不要誤解我的意思。努力工作,夜以繼日本身並沒有什麼錯 —— 只要你不介意犧牲個人健康、家庭生活、後半輩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