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筆錄的警官客氣地對彭佳和那名軍人說道。因為從乘客們的口中,他們已經知道,這是一件十分感人的事蹟:司機在病發前,用盡生命的最後一分能量想要保證乘客的安全……而眼前這兩位年輕人發現情況後,第一時間採取了應對措施,確保了悲劇沒有發生,確保了一車人的安全……
'bookid=2440616;bookname=《全能大玩主》'喜歡熱血爽文的同學可以關注主站的本文,有主站推薦票的姐妹們可以投投哈!
第五十七章:新聞當事人
就在彭佳以為事情暫時了結,準備閃人之時,一輛她看著十分熟悉的車子開到了事發班車前,那車身上寫著“大華電視臺字樣”,彭佳見驚動了同事,便轉身偷偷從另一側溜走了。
臨走時,她發現,從採訪車上下來的是她的兩個熟人。一個是扛著攝像機的吳瑞文,還有一個是她新聞熱線的前“主人”——呂麥。
就在彭佳走後不到三分鐘,吳瑞文和呂麥在警察的協助下,找到了正準備離開的軍人。
呂麥是看準了吳瑞文,不管做什麼新聞死活都要跟著他,不過,這些都是背後新聞部人在嚼的舌頭,反正做為“新聞當事人”的吳瑞文字著提攜新人的心理,對呂麥的主動溝通倒是能夠接受。
除了新聞專業畢業的,誰在剛做新聞時都會顯出一頭霧水的蠢相,比如:該怎麼找新聞線索?一條新聞該如何尋找切入點?觀眾喜歡怎麼樣的表現手法?
一條電視新聞的完成,需要調動各方的力量,不論是新聞當事人,還是採訪的記者,或者是後期的製作人員,都需要通力合作。就象大米變成米飯呈現在城裡人的餐桌上一樣,沒有農夫曬著太陽摔下的八瓣汗水等等,就沒有雪白噴香米飯可以吃。
來電視臺兩年,吳瑞文也算見識過一批新人了,許多新聞專業的畢業生在剛開始做新聞時,都小心翼翼,不知道從何下手,惟恐一條好好的新聞做砸在自已手裡。因此,對於呂麥開始表現的青澀粗糙,吳瑞文給予了充分的耐心。
當接到開往大華的長途班車出事的訊息時。吳瑞文立即和呂麥趕到了現場。
呂麥拿著話筒有點傻呼呼地站在扛著攝像機的吳瑞文身後,她的腦子裡和一鍋漿糊似的,不知道從何入手。尤其在現場,看到那麼多乘客,大家眾口異辭,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她的頭頓時“轟”地更大了。
吳瑞文見狀。只好做起兼職編導,他先向在場的警察打聽清楚了情況,當即在腦子裡勾勒了一個大概的採訪方案,然後把這個採訪方案告訴了呂麥。
這下。呂麥才勉強找到了一些感覺,把話筒對準了該對準的人。
當天晚上,大華電視臺八點半的強檔社會新聞《現場直擊欄目》播出了這條新聞。
司機在病發時仍不忘想著車上乘客的安危。用盡生命的最後一點能量來保護乘客;乘客在司機生命之火行將熄滅之時,充當接力棒,將司機的責任和大愛傳遞下去。最終確保了一車乘客的安全……
這條新聞,採訪了那名現場用手踩住剎車的軍人師帥,採訪了幾名乘客,還採訪了司機公司的上級領導,整條新聞做得深入到位,在社會上反響極大。
彭佳開啟電視收看大華頻道時,發現這條新聞在當晚就播出了。不由地感嘆吳瑞文做事的效率,要知道。在做完這些採訪工作之後,回到臺裡要馬上採帶子,聽同期聲,寫稿,這些最快的節奏完成都要一個小時,接下來還要編帶子,彭佳不知道吳瑞文是怎麼以瘋狂的速度完成這一切的。
要是她知道這條新聞是吳瑞文自採自寫的,肯定會更加歎服吳瑞文的工作效率。
呂麥在整條新聞中,就起到了一個話筒架的作用。但在新聞播出時,她的名字還是鄭重地被放在吳瑞文之後,當話筒架對新聞的完成也是一種奉獻。
正在看新聞的時候,彭佳的手機響起了,她一看,是吳瑞文的號碼,便順手接了起來:
“喂,吳瑞文嗎?我正在看你做的新聞呢,採訪得很到位啊。”
吳瑞文從手機裡能聽到從彭佳那端電視機裡傳來熟悉的新聞報道聲響,知道彭佳的確是在收看自已做的那條新聞,便笑道:
“雖然採訪了很多人,卻缺少了新聞事件的主角啊,你怎麼跑得這麼快?”
手機這頭,彭佳小小地吐了下舌頭,心想還是被發現了。不過,以吳瑞文做新聞的細心,不發現她是不可能的。因為,他肯定會向乘客和警察瞭解當時的情況,她和那名軍人都有做筆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