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於一次奇襲的成功;作為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在1940年首相近衛文麿問起開戰前景的時候,居然說出:“一年半年沒有問題,兩年三年就沒有把握了,現在三國條約已經簽了,誰也沒有辦法”,這種聽不出有多少作為國家主力艦隊司令的責任感的話出來。
從根本上來說,山本五十六其實不是真正的“航空主兵”論者,山本五十六在骨子裡仍然是個大艦巨炮論者。山本五十六選擇飛機只是把它當做了一種賭具,而賭注則是航空,這是因為雖然山本五十六不能算是一個水手,也不像美國的公牛哈爾西一樣就是一個飛機駕駛員,但山本還是能算得上是一個“精神飛行員”的,除了在1928年臨時擔任過四個月輕型巡洋艦五十鈴的艦長和在1928年底出任航空母艦赤城號艦長之外,一直在軍政部門工作。山本五十六在日本海軍也是一個不多見的可以說幾乎沒有當過艦長的人。反過來山本和航空關係很深,1924年出任霞浦航空隊副隊長,1930年出任海軍航空本部技術部少將部長,1935年出任海軍航空本部中將本部長。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空軍不是光靠飛出來的(2)
日本海軍在實現除了潛水艇以外的艦艇國產化的過程中,得到了英國人的巨大幫助,這次在航空兵器的發展上則得到了德國人的大力支援。
一戰後,舊國聯對德國的軍備限制使得德國人只好把軍事技術轉移到日本和蘇俄,以進行技術儲備的方法來和英美偷偷對著幹,這樣做的結果是,後來希特勒上臺後重整軍備時並沒有遇上什麼大不了的困難,反而使蘇俄和日本叨光有了一支強大的空軍。
在整個日德航空合作過程中,最早接觸德國人的是山本五十六。山本有時因為其哈佛的學歷和駐美武官的經歷,以及反對與美國開戰而有被誤認為“親美”,其實山本五十六首先是一個日本海軍軍人,對美國社會的一些好感,並不會影響到他對整個日本海軍發展戰略及尋求支援這種發展戰略的力量的努力。
當時日本的主要飛機制造廠家都從某特定的德國廠家招聘技術人員,像愛知航空機(現在的愛知機械工業株式會社)從亨克爾,三菱從容克,川崎從道尼爾都招聘了大量技術人員。大名鼎鼎的零式戰鬥機離開了三菱公司從容克公司引進的杜拉鋁更是無從談起。亨克爾公司向日本轉讓了He70的俯衝轟炸機技術,後來的奇襲珍珠港作戰時,發揮了重大作用的九九式艦上爆擊機就是根據這項技術開發的。
山本五十六任航空本部技術部長時定下了一條規矩:“設計只限於帝國臣民,排除一切外國人”,當時山本五十六在日本引進了美國式兵器生產的競爭型試作定型體制,當然不是像美國那樣自由競爭,而是由三菱、中島、愛知加上川西飛行機這四家公司進行“在海軍省控制下的”競爭,以提高國產飛機的設計和生產水平。這種古怪的“競爭”機制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說到日本軍用飛機,肯定就會想到日本在整個二戰,甚至全部現代日本軍隊歷史上最有名的零式戰鬥機。零式戰鬥機是從山本五十六開始主持的和德國在軍用航空事業上合作最成功的一個範例,首先沒有德國提供的鋁合金技術,就不可能有零戰的成功,本來三菱的飛機設計和製造技術就有賴於容克公司的鼎力協助。
零式戰鬥機一個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的續航力。為什麼需要滯空達六小時、加副油箱以後的航程達3 500公里的艦載戰鬥機?這種航程超過了日本海軍裝備的所有轟炸機。答案只能到中國戰場上去找。
日本海軍對付美國海軍的作戰方法就是前面說過的“漸減作戰,最後主力決戰戰略”,設定美國海軍從夏威夷經中途島方面來進攻日本,日本就在南太平洋馬裡安那群島一帶到處設伏,用潛水艇、驅逐艦和魚雷艇加上夜襲,想辦法減掉美國海軍兵力的三分之一,最後日美兩國艦隊在小笠原群島附近進行決戰,當然決戰的結果是日本徹底勝利,美國艦隊和當年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一樣葬身海底。
本來作為作戰構想之一,這種想法倒也有其存在的必要,問題是從山本權兵衛的八八艦隊構想開始,經過這麼多風風雨雨,這個倒黴的“對美漸減邀擊作戰”成了日本海軍的天條,是不能提出疑問的,否則會犯政治錯誤。
本來主動進攻南洋和《海戰要務令》就已經衝突了。先不管《海戰要務令》是多麼地一廂情願,它所想定的也只是美國艦隊對日本本土發動進攻的場合,現在是日本海軍要到外線去作戰,場景就不對了,《海戰要務令》根本就無法用,更不要說山本五十六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