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3 / 4)

小說:權貴嬌 作者:冷夏

”秦邑這樣說道。

若論能力平平,大定九府還有一個西疆府尹鄭安伯,但此人是鄭太后的侄子,也算是外戚,而且秦邑心中有隱憂,是絕對不會推薦這個人的。

朱宣明最後點了點頭,說道會將祁玄推到崇德帝面前,便又趁著夜色離開了成國公府。

他們很快就會知道,,就算定下再合適的人選,作再周全的考慮,也沒有什麼用。

(章外:三更!這個星期特別忙,而且這個梗要查很多資料,暫且三更,請大家多多支援!)(未完待續。。)

ps: 三更!

303章 撤尚書令!

(一更!請大家多多支援!)

這一日,沈度來了紫宸殿,向崇德帝上呈了一個奏疏。這個奏疏所請,就是撤尚書令!

崇德帝開啟奏疏一看,眼神便縮了縮,然後故作平靜地將它合上。撤尚書令!沈度竟然敢上這樣的奏疏,這是為何?!

聽見崇德帝的詢問,沈度平靜地開口:“尚書令地位崇重,掌管天下綱維,掌管朝廷百官,若其人稍有所失,則天下皆受其弊。臣嘗聞不可以天下奉一人,朝廷又豈能繫於尚書令之位?尚書令位極人臣,若是尚書省之權皆集中於尚書令手中,百官莫有敢違,則權相、獨相必定會出現!朝廷綱維必亂,恐有動亂之禍。”

沈度語調平平,說出了讓崇德帝倏然心驚的兩個字眼:權相!獨相!

按照大定官制,中書令、門下侍中、尚書令皆是宰相職。所謂“權相”“獨相”,說白了,就是朝廷宰相的職權,超出了中樞官制下任何一位宰相,凌駕在所有官員之上。

崇德帝對“權相”“獨相”這樣的字眼並不陌生,在他少時蒙學之時,宮中的師傅就多次說過這樣的字眼;及至後來拜沈肅為師,沈肅也會時不時將這些字眼拿出來說一番。

皆因,前朝傾覆就有“權相”“獨相”之禍!

對這一點,史家有異常詳細的描述“久居樞橫,天下威權,並歸於己。諸官但唯諾而已……所以秉鈞二十年,朝野側目,憚其威權。”1

前朝先有權相之禍,再有朋黨之爭,焉能不滅?

是以太祖立國時,將前朝幾乎廢置的中書三省重建,並且令三省並重,將三省權力均分,就是為了防止“權相”“獨相”的出現!

這些,是大定太祖的功績。也是前朝滅國的教訓。崇德帝聽得不少了。但他生長於承平之年,總覺得這些字眼久遠得只會出現在故紙堆裡,而與現在的綱政無關。

現在,聽了沈度的話語。再看看這些年尚書省的權力過重。崇德帝就知道這些字眼離自己並不遠。背後連冷汗都冒起了。

既然“權相”“獨相”有滅國之患,他是絕對不會讓這樣的官員出現的!

見到他神色震動,沈度便知道自己的話語說道他心裡了。事關滅國。皇上怎麼會不震動?

而且這些話語並非危言聳聽,只要尚書省繼續權重,只要尚書令出一個崇權之人,“權相”“獨相”的出現,那就太正常了。

一直以來,沈度和沈肅都在想著如何限制尚書省、尚書令的權力,這官衙搬遷就是其中的舉措之一。但他們的思路尚不夠開闊,並沒有像傅通所想的這樣:撤尚書令!

尚書令位居正二品,大定就這麼一個人而已,這個人,實在不能再有了!如果接任的尚書令是像方集馨這樣心術不正的人,那麼勢必會令更多官員都歪斜,朝廷烏煙瘴氣更甚。

退一步來說,就算接任尚書令的人心術很正,但才能平平呢?這樣的人位極人臣,同樣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既然如此,那麼這個尚書令便不要了!

沈度繼續出言道:“尚書令方大人出事已有數月,不曾理過朝政之事,但尚書省一切執行正常。所以臣以為,尚書省沒有了尚書令,並不會耽擱朝政。”——他這話,已經被這幾個月的現實證明了的。

既然尚書省沒了尚書令,並沒有太大的影響;而有尚書令的話,或會有“權相”“獨相”之禍。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都知道該如何選擇了。

崇德帝身為大定帝王,又怎麼會不懂得?但他沒有立刻說話,是因為還想到了另外一個詞:此消彼長。

大定有中樞三省,若是撤了尚書令,那麼三宰相職就只剩下中書令和門下侍中。既然尚書令有可能成為“權相”“獨相”,那麼中書令、門下侍中也有這樣的可能。

若是撤了尚書令,又怎麼限制中書令、門下侍中的權力?又怎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