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欽以為,是照著自己的話語直說,怎麼會是現在這樣?他說的是什麼話?搬進去對宮城利,皇上肯定會允許中書、門下兩省搬進去啊!
戴淵為什麼會說這些話?太可恨了!
他不知道,自從顧琰妖孽一事後,戴淵的心中就已受了很大的衝擊。天地之大德曰生,而修德之道,就是尊重事實,尊重自己所見到的一切。在那個時候開始,戴淵就決定順事而行、順實而行。現在中書、門下官衙搬遷就是如此。
他說出了事實。就算蔣欽將他蓄養外室的事情告訴家中夫人,那也無話可說了。
裴公輔沒想到戴淵會這樣說,他還以為……還以為戴淵會站在蔣欽那一邊的。因為沈度對他說,戴淵閉門不納客,想必事情不會順遂,他也做了最壞的打算,想著萬一戴淵說官衙搬進宮城對宮城有礙,他也能有所應對。
現在,他已準備好的那一番話語,不用說出來了。因為戴淵說的是:對宮城風水有利!
風水有利。這是誰都無法忽視的話語。就連崇德帝聽了,也忍不住問道:“對風水有利?如果官衙沒有搬進去,有什麼影響?”
風水之說,博大精深。影響巨大。自古就是神秘的學說。就連帝王也不可能不在意,崇德帝會詢問就是如此。
但是,他是靠鐵血登上皇位的的。除了相信風水之外,他還在意人力,是以戴淵的話語,並沒能促使他立刻作出決定。
“回皇上的話語,官衙沒搬進去的話,對宮城沒有什麼影響。”戴淵又是按事實回道。月華門本來就是空的,就算一直讓它空著,也沒有什麼影響。
不搬,沒有影響;搬進去,則是有利。事情最後怎樣,就由皇上決定了。
這時,王璋勾了勾嘴角,眼神陡然變得很明亮,他一直準備著話語,終於準備要說出來了。
他走前一步,對崇德帝說道:“皇上,國朝承前朝典制,太祖以尚書令、中書令、侍**議國政,此所謂三省佐天子而執大政也。然國朝建立以來,尚書省因其屬下有六部二十四司,所佔官員比重最大,因而掌管百官、無事不總,政權皆集於尚書省內。臣以為,尚書一省獨大,非國朝之福。”
他沒有再說中書、門下兩省搬進月華門之事,而是說起了尚書省權力過大的事情。但在場的人,都這樣他為何這樣說。
月華門之爭,實則就是三省權力之爭,就是中書、門下兩省從尚書省奪權之舉!
正如王璋所說的,大定成立八十多年來來,雖則三省並稱,但中書、門下兩省的位置始終比不上尚書省。尚書省地位太重要,尚書令地位崇重,非中書令、門下侍中所能比。雖則官制要求中書出令、門下封駁、尚書執行,缺一不可。但事實並非如此,每每是尚書省有所斷,才令中書省擬旨而已,門下封駁的職責也多被架空。
討論重要軍國政務的三省政事堂,也設在尚書省的官衙內,尚書省利用政事堂出策行政,使得中書、門下處於從屬位置,根本就不符合三省共議國政的制度。
這樣的情況,裴公輔和王璋一直想改變,他們一直想提高中書、門下兩省的地位,卻並不得法。在過去的日子裡,中書、門下兩省官衙偏僻,雖號稱天子近臣,卻根本就沒有離皇上近過。
沒辦法離皇上更近,又一直被尚書省限著,中書、門下兩省的地位又怎麼能和尚書省並論呢?
他們想到了搬遷官衙的辦法,卻是每次提起,都會被方集馨阻攔,皇上那裡便不應允,所幸,終於有官員想出了辦法,那就是杜預和沈度。
先前,杜預和沈度向裴公輔上了一個建議:那就是直接毀掉中書、門下的官衙。官衙都毀掉了,中書、門下兩省便不得不搬了。
至於兩省搬到哪裡,杜預和沈度也給出了一個很好的地方,就是月華門東西兩側的殿閣,在宮城之內。
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無論如何,他們一定要抓住此次機會,改變三省權力的狀況,不能再讓尚書省獨大!
見到崇德帝的眉頭漸漸皺了起來,王璋繼續說道:“皇上,尚書省權重過甚,長此以往,將無三省,唯剩下尚書省而已!屆時,朝廷情況如何?若是尚書省獨大,國朝根基將不穩!唯有三省並重,共議國政,國朝才能興盛,皇上得以成萬世明君!臣懇請就皇上應允中書、門下兩省搬遷,以更好佐皇上執大政!”
他這話一下,崇德帝就不自覺地挺了挺背脊,國朝興盛、萬世明君,正是他所渴求的。王璋說得沒有錯,提高中書、門下兩省的地位,讓它們的官衙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