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疆衛經過無數次浴血戰爭的武將。死生大義那一套。他知道。卻不會死板執行。他經歷過人命如芻狗的時代,才更珍惜自己的生命。
他不避死,卻不會主動去赴死。這是他的選擇。是他當前所做的選擇。
不管怎麼說,這個年輕人在此時說了這樣一句話,對傅通來說,就是最大的善意。在朝為官,能想得通透,還有這種善心,他再一次覺得:這個年輕人,不錯!
他朝沈度點點頭,微笑著答道:“多謝沈小兄弟的提醒,老夫知曉了。”
他道過謝後,腳步從容地跨進了宮門,在宮中內侍的帶領下,一步一步朝紫宸殿走去。他的心情,竟奇異地十分平靜。
傅通上一次進宮,還是崇德二年的時候,距今已經八年了。按照軍制,各衛大將軍每兩年進京述職一次的,然而不知為何,在他任大將軍最後那五年內,他都沒有進京述職,而皇上,也並未召見他。
一晃,八年時間就過去了。
宮門、大廣場、守衛、紫宸殿,都和記憶中的相差無幾。紫宸殿裡面的主子,和當初相比,有什麼不一樣?
傅通努力回想,竟記不起上一次見到皇上,是什麼樣的情狀了。看來,自己真是老了。
就這樣邊想邊嘆著,他來到了紫宸殿門前。這裡早有大小內侍聽令候在這裡了。由此可見,傅通進宮的事情,自上而下都有所準備了。
為首的內侍正是常康,他遠遠就迎了上來,甩著拂塵迎道:“奴才見過老將軍。皇上正在殿內候著,請老將軍隨奴才來。”
常康認得這位傅老將軍。八年前,他就見過傅通,那時候的傅通比現在年輕,也比現在有威勢。但常康看著,傅通比八年前更難看懂了,以往還看得見波瀾,現在是一點兒什麼都看不出來了。
靜水下面,會是怎樣的光景?
他的腰彎得更低了些,繼續說道:“傅老將軍,您請進。”
紫宸殿內,崇德帝坐在御案後面,努力讓面孔顯得柔和。他今日召見傅通,倒不是施威,而是想懷柔待之。
一見到傅通,崇德帝的心就提了起來。和常康所想的一樣,傅通更深不可測了,他面上帶著恭敬感恩的神色,就像一位深沐皇恩的純臣,彷彿西疆衛什麼也沒有發生,那些交鋒博弈也不存在似的。
這些年,崇德帝對傅通的認知,多來自朝中大臣和邸報。印象最深刻的,是傅通的軍功,還有那一封封請求劃加軍需的奏請,別的,就不太記得了。傅家在西疆衛的影響越深,傅通的樣子就越模糊了。
如今一看,崇德帝才知傅家為何威望越來越盛,傅通這個人,絕不容小覷!
只見傅通走到殿中央,然後跪了下來,雙肩深伏,態度那樣虔誠恭敬, 口中稱道:“微臣給皇上請安,願吾皇萬歲!”
呼……崇德帝微不可聞地吐出一口氣,然後和顏悅色地說道:“愛卿不必多禮,快快請辭,賜座!”
他話語一落,便有內侍立刻將矮墩移了出來,請傅通坐了下來。此時刻,恰恰體現了那句話:臣事君以誠,君待臣以禮儀,真可謂君臣相得。
傅通坐在矮墩上,微微低著頭,似在等待崇德帝的指示,眼角餘光觀察著他。與八年前相比,崇德帝的變化實在太明顯了。那時候,崇德帝登基才兩年,渾身散發著森冷威嚴,完全符合他“鐵血帝王”的稱號。
現在,鐵血已經完全褪去了,只剩下威嚴,一舉手一說話之間,帝王至尊表露無遺,看著已不是讓人害怕,更多的是一種臣服。
日子有功,任何事情都一樣,包括帝王積威。
“愛卿一路辛苦了。朕已備下賞賜,以慰勞愛卿。”崇德帝這樣說道,關切地問起了傅通路上的情況,走了多少時日,經過何處驛站等等,充分體現著一個皇上對臣下的關心。
“皇上對微臣關懷備至,臣心惶恐。託皇上的福氣,微臣這一路都很順利……”傅通恭恭敬敬地回道,將自己何時起行,又何時經過隴西衛等一一道來。
他表現甚佳,還說了太原府一個驛站長的趣事,引得崇德帝“哈哈”大笑,可見真是有趣得緊。
便如此,君臣兩人打著機鋒,說著各種趣事,一派融融的樣子,大家都絕口不提西疆的事,連一星半點與西疆擦邊的話題都沒有提及。
到最後,兩人還討論起了道教。道教博大精深,他們兩個人其實都是半桶水,還說得津津有味,兩人都沉醉其中。
崇德帝將白玉紙鎮輕輕移動著,笑問道:“不知愛卿可曾讀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