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2 / 4)

立偵察團,並在各殲擊、強擊、轟炸航空兵師建立了偵察分隊。與此同時,建立了相應的影象情報處理機構,逐步形成了空軍的航空偵察系統。空軍偵察航空兵部隊使用的飛機,大都由現役飛機改裝而成。

雷達情報建設。空防合併後,空軍原有的引導雷達站和原防空軍對空情報兵所屬的對空監視哨、警戒雷達站,合併整編為空軍雷達兵部隊,使警戒雷達和引導雷達由兩個系統合為一體。雷達兵部隊的特點是駐地分散,指揮集中。1959年空軍改變確定雷達兵以雷達站為基層單位,團為最高單位,在團和站之間因地制宜地設情報營部或管理營部,組成團、營、站三級或團、站兩級體制。60年代中期,又進行了一次整編,將雷達兵部隊全部編成團、營、站三級體制。雷達兵部隊從1953年開始裝備中國自行設計生產的警…1型雷達。到1957年,已裝備了5種型號的國產雷達,60年代中期,技術效能較好的國產大型警戒和引導雷達裝備部隊,使雷達保障能力進一步得到了提高。

通訊導航建設。在編制、體制方面,陸續建立了通訊業務部門,通訊團、通訊營、通訊隊等通訊部(分)隊,以及通訊器材修配廠、通訊器材倉庫等。空軍對空指揮和空中指揮通訊,建立了超短波地空通訊系統,為地面和空中根據需要轉換指揮和協同關係,提供了有效的通訊手段。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到60年代中期,已構成了指揮、情報、協同、航行、氣象等無線電通訊網路。

領航保障建設。1954年空軍採取了一系列加強領航保障建設的措施:從難、從嚴進行領航、轟炸、引導訓練;進行定期技術檢查、考核;強化領航業務理論教育;對領航人員採取多種渠道進行培訓,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到1956年,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地面領航員隊伍。60年代又採取了新措施,加強地面領航人員隊伍建設。從1955年至60年代中期,地面領航人員共引導空軍飛機擊落擊傷入侵的美國和國民黨空軍的飛機58架,有67名地面領航員榮立戰功。

氣象保障建設。空軍初建時期的氣象保障比較薄弱,從1954年開始逐步加強了氣象網的建設。除在東北、華北地區組建了區域性氣象網外,在華東、中南、福建地區組建了一批氣象臺站,在內蒙古、西藏等邊遠地區組建了一批機動氣象站,構成了小範圍的區域性氣象網。在全國範圍160多個氣象臺站建立了危險天氣通報網,在一些主要地區建立了臨時氣象觀測哨,在沿海地區則利用對空監視哨和海軍觀測站觀測報告天氣實況。還組織了近600個地方氣象臺站分別向空軍提供氣象情報。為了提高氣象情報的傳遞時效和氣象保障能力,1960年先後在京津、滬杭、旅大、廣州等地組建了區域天氣實況傳遞網;在瀋陽、南京、武漢、西安等地建立了區域氣象廣播臺,定時播發空軍氣象臺站和有關地方氣象臺站的天氣實況以及其他氣象資料。為了收集國外氣象情報,60年代中期,在北京、武漢、蘭州、昆明等地建立了用以收集傳遞國外氣象情報的收發信臺。爾後,空軍建立了氣象室20個、臺站189個,氣象工作人員1萬餘人,基本上初步建成了以氣象室為樞紐、以氣象臺站為基點的氣象保障體系。

飛機管制建設。到50年代後期,基本上形成了空軍、軍區空軍、軍和航空兵師、校(機場)等四級飛行管制系統。飛行管制裝置不斷改善。在飛行管制的各項建設中,空軍十分重視建立和健全飛行管制的法規,使全國的飛行管制工作能夠嚴密地組織和順利地實施,有效地保證了飛行安全。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藍天衛士……人民空軍(10)

7、健全後勤保障體系

從空軍誕生到60年代中期,空軍後勤工作大體上經歷了兩個階段:1950年至1959年為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由全面向蘇聯空軍學習,逐步轉變到認真結合抗美援朝作戰的後勤保障經驗,探索中國空軍的後勤建設道路,使各項後勤工作得到穩步發展。1960年至1965年為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在蘇聯撤走專家、停止援助和國家連續三年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廣大後勤人員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戰勝了困難,保障空軍部隊完成了作戰、訓練任務。其主要有物資保障、國防工程保障、機場防護工程建設、後勤裝備技術保障體系建設、衛生勤務保障、飛行後勤保障等。

(四)空軍建設的挫折

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在空軍搞陰謀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