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2 / 4)

宰殺部分牲畜。

在粟粒入倉之前,我還是不能放心,一方面天天到工地督促倉庫建設,另一邊密切關注粟地裡有沒有蟲害,一場小規模的蟲災就可以將這一季的收成化為烏有,讓我不敢掉以輕心。

但勞動人民就是歷史的推動者啊,我對此有極深感受。

在我為糧倉工期擔憂時,幾名“伐木工人”發明的新方法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以前因為主要工具是採用石斧,將一棵近30厘米的樹砍倒需要一名強壯勞動力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這大大制約了工程進度。

後來一名“伐木工人”受到採石場用牛馱石塊的啟發,試著將一頭牛牽到森林邊。將一棵樹砍到只剩一半的時候,套上牛一拉,樹幹“咯嚓”一聲就倒了下來,將牛背也砸傷了。

但其他的族人卻幫助想到了補救辦法,第二次實驗的時候,就使用了兩頭牛。分別朝不同方向拉,這一次成功了——樹幹倒在兩頭牛中間。

新方法的使用將伐木速度加快了一倍。也保證了在秋收前五天,所有的糧倉就已經落成,並做好了所需要的木倉鬥。

開鐮的日子到了。近2000勞動力分成收割組和運輸組,先隨我和長老團一起用三牲祭謝過祖神,再開始緊張地收割工作。

割下來的粟穗在神山的石臺和糧倉的屋頂上晾曬,仍然顯得地方不夠。最後只得讓木工們趕製木架用於晾曬,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入倉的速度。幸好我也早有心理準備,將收割分為三期,大約十天左右才將所有粟穗入倉。面對山堆海積地粟穗。原來大元過來的工匠和騎兵們早就已經有了免疫力,卻讓太昊各部族和新來的姜族人目瞪口呆。

近2000噸粟穗,加上牲畜放牧。足夠支撐族人兩到三年,不再需要進行狩獵。不用再冒生命危險獲取食物。

太昊族人不用再餓肚子了!

但我要這麼多糧食卻不是為了兩年食物充飢而已,其中至少一半將花費在太昊城的建設上。

我帶著長老們先到施工計劃用地上進行最後一次方案論證,規劃了新城大小、方位,並確定了採石場、伐木區等具體事項,還考察了用於供護城河活水的一條位置較高的小河,以及引水方案。

吸取了前幾座城的建設經驗,以及漢土城的“精品化”思路,太昊城邊長為1200米,大小還不到大元城地一半,但施工質量就會高出很多倍!主體建築都採用磚砌結構,地基以磚石混和為主體,同樣採用了大元的五大塊佈局,分別是宗廟區、匠作區、軍營和畜欄區、文化衛生區、居民區。

文化衛生區的一部分規劃了居住用房,而畜欄則採用了蓋頂的半室內式,在戰時或災時用於安置牲畜。匠作區按大元城的方式,也安排了商業區,從長遠來看,還是得讓手工業與商業結合,以實現手工業者地率先私有化,這一點繼續貫徹了大元城的建設和發展思路。

工程方案制定以後,我負責組織施工,而風餘負責組織周邊各部族的勞動力。對每一個提供的勞動力的小部族,我都承諾按人數給部族提供粟米,以補償因為人手減少造成的獵物或畜牧損失。

十月初,太昊城終於動工,祭祀過祖神以後,我第一次引入了後世的“奠基儀式”——率長老們挖開了築城基的第一鋤土,然後進入了正式的施工階段。

這一次由於積累了建設四城的經驗,人員分工比較明確,3000建設大軍分為燒磚組、土建組、採石組、伐木組、木工組、後勤組等六個部門,我和各小部族長老們組成總指揮部,負責人手的協調,發現哪一組人手相對較多,就向人手緊張的那一組調劑。

木駝和他的騎兵獨立成一組,沒有算入建城部隊,但無論從協助伐木組運輸,還是保衛建設大軍的安全(防禦猛獸),實際上比哪一個組都不輕鬆。

成千上萬塊土坯磚在大火中燒成,同時按我的要求,陶匠們用平窯燒製了大量的“精品磚”,用於城內建築房試用,為將來的全面高品質磚房建設積累經驗。

實際上還有一個計劃我沒有急著宣佈。

太昊城的作用不僅是向太昊族人進入城市文明作一個跨越式的準備,更是為我這個太昊族長利用手中的權力,大量而快速地集中人口作準備。

看著牆體一天天建起來,我心中的農業時代夢也一天天成熟。

當人口大量集中以後,大規模的農業生產才能體現出對畜牧、漁獵的相對優勢,發揮出真正的威力。

生活基本物資的高度過剩,將會催生文化、技術的全面提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