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還不見得有太多慌亂,畢竟多數族人並不瞭解湖鹽的管理運作。姜氏宗廟的鹽倉內仍有足夠地鹽湖可以撐過這個夏天,宗廟的鹽坊還在不斷向城內供應湖鹽。
可是真正讓姜氏炎族惴惴不安的卻是:太昊對此如何反應?
大夏城主是撤去了,可是炎族人卻過不了涇水河,大河也在大夏的控制之下,炎族戰士眼睜睜看著一船船的湖鹽不斷運往公孫氏和大夏城,只得喟然而退。
太昊族長會怎麼看這件事?
姜由跟上任族長可是兄弟,雖然現在已經退位了,可是哪一個部族的長老或者城主到了太昊城敢不去見原來的族長?太昊族長元齊在諸族中享有的地位恐怕只是宗廟內地神祗可以與之相比。其他的族長和城主在太昊原族長面前算得了什麼?!
炎族長老在宗廟內現在已經處於絕對統治地位,但姜氏宗廟內的長老會上,卻殊無喜色,滿座俱是愁雲慘霧。
“到函谷關去買鹽的長老已經無功而返,好說歹說。才讓我們赴太昊城的代表出了關,卻不許我們地戰士隨行,而是由函谷關的太昊戰士護送我們的長老前往太昊!往公孫氏地長老也是由大夏城的戰士送往有熊城的。其他戰士都沒能渡過涇水!”
姜氏禮部的長老向在座諸長老講明瞭眼下地形勢,隨後回原位坐下,不打算再發一言,而座中也沒有人肯接過話頭去。
“我們的先祖不也沒有湖鹽可用麼!為什麼怕了太昊和姜由!哼!再這般下去。我炎族困死城中算了!要我說,帶一千人去把函谷關拿下來,那裡的鹽夠我們用兩年的!以後太昊族人休想再過函谷關到我姜氏的土地上來!”
兵部長老看到諸人都不敢開腔,忍不住跳出來發作。
“你怎麼對付姜由我都沒意見”姜氏的長老中開始有人反駁了“可是函谷關卻是太昊族長所建,且不說函谷關如何堅固,太昊戰士不好對付,你自忖能不能得罪太昊族長後,保證得了姜氏不被滅族?別忘了公孫氏還是在太昊族長支援下重興的,若是太昊族長一聲令下,我姜氏恐怕能不能保得住這座城都是問題!”
“這事不必再說了”大長老出面調和“我們派遣代表到太昊和公孫氏。就是不希望樹敵過多,若說要對付敵人,我們只有姜由一個敵人,這一點大家記好了,只要太昊和公孫氏沒有主動出兵,我們就不要去挑戰太昊族人!”
“是!”
諸長老不敢反駁。
大長老繼續解釋:“我們既然已經派遣了代表,一切就只等他們回來再說,但戰士們卻不可鬆懈了,兵部帶戰士們加強訓練,我們和姜由的一戰勢不可免。不是在運城,就是在這城外。大夏城沒有佈下重兵守涇水,也沒有渡渭水而來,便留了餘地,若是我們要與姜由決戰,大約沒有太昊族長下令,大夏城主不會明著相幫,這已經足夠了!且看太昊族長是什麼意思再定我姜氏的下一戰怎麼打!”
姜氏在等,我在太昊也在等。
姜氏在等我的答覆,我卻在等待姜由地決定。
若姜由主動要求我出兵幫他,相信風林不會反對,木駝更是會甘之如飴,兵鋒直指牛神山。
可是姜由卻在兩難間,一時沒有答覆。
這樣的等待是最難受的。
炎族的長老眼看已經抵達豫城,過幾天就要到太昊了,我該怎麼答覆他們?
“父親,黎族長老到了!你要不要參加會面?”
我和風林這幾天都沒有休息好,一直在忙著處理相關事務,眼下黎族的長老過來,多半應該與這事有關,該族長出面接待,風林拿不準我要不要參加,忙過來問一句。
“不用了,你是族長,你去吧,回來告訴我他們的決定就行了。”
我忙著給太昊諸城和大楚寫鴿書,黎族不管怎麼決定,我都會支援他們,只是太昊全族的舉動就需要看姜由的態度了。
半晌之後,風林迴轉,風極陪同來見我。
“怎麼?黎族人要去支援姜由?”
這個訊息讓我感到有點意外,但細想來卻也不無道理:當年黎族人就是不肯答應前往牛神山,才會留在石頭城中,並且最後選擇併入太昊的,如今他們若是想重回姜由麾下,與由族並肩向炎族作戰,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黎族長老告知太昊族,他們組織了500人的部隊,打算前往運城支援姜由,並徵求太昊族長地意見。
“你是族長,你的意見是什麼?”我問風林道。
風林和風極相視一笑,卻不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