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目前的國際體系來說,最大的挑戰發生在哪個層次呢?我想應當是在大戰略層次和全球戰略層次。具體而言,是下面兩個問題,一是中國主張建立的全球體系能否被普遍接受,二是中國是否有能力創造出一種更高層次的文明。後者很容易被忽視,但事實上,〃中國世紀〃主要是從文明方面被定義的。
暴力是文明失敗的產物
中國沒有受到東亞危機的影響。東亞危機期間和危機過後,中國經濟都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這一事實使很多亞洲價值的倡導者把中國視為亞洲價值的拯救者,因此又重新出現了在文化中尋求自我肯定的趨勢。〃北京共識〃就體現著這一趨勢。
中國近代以來國際關係失調的根本原因,乃是中國文明喪失了世界領先地位,由於不能提供解決自身和人類面臨重大問題的方案,中國文明在全球文明的競爭中, 曾經陷於危機困局。與許多人信奉的〃落後就要捱打〃所包含的〃實力第一〃觀念不同,對近代以來中國國際關係失調的這個判斷,突出了作為文明核心的〃挑戰和應戰〃,尤其是應戰的能力。在應對內部挑戰(太平天國,同盟會等組織的起義)和外部的挑戰(英國,日本等國家的侵略)時,清朝統治集團無法從世界文明中積聚起有效的資源,形成有效的政策,因此處處佔下風。在這裡,暴力的失敗只是文明總體失敗的一部分。清王朝曾經奉行過暴力第一的政策來對付〃武昌起義〃的革命黨人,但是,由於除了暴力鎮壓之外提不出有效的方案,自然也就無法解決這個挑戰。早前40年,清朝統治階層成功地解決了〃太平天國〃的挑戰,採取的辦法來自於傳統文明,而這種辦法在應對規模上小得多的〃武昌起義〃時,就不靈了,為什麼呢?因為發起挑戰的是不同的文明。但是,在回應內部的和外部的挑戰時,暴力總是受到強調,比如很多人用〃炮艦政策〃來闡釋近代國際關係的歷史。這種歷史觀屬於〃暴力史觀〃,他們不知道暴力只是多種方案中的一種,而且暴力往往只是最後的、也是最不重要的一種應戰方式,只是在才智枯竭、政策失敗、群體失控的情況下,暴力才被採用。因此,暴力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文明失敗的產物,而不是文明成功的產物。
暴力史觀:〃薩達姆鎖定〃
〃薩達姆鎖定〃
在國際體系中的〃暴力史觀〃往往是國內既得利益集團和民族主義者用以掩飾政策失敗和文明失敗的藉口。比如,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表面上看是毀滅於美國及其聯盟的暴力。然而,打敗薩達姆的是美國的暴力嗎?作為薩達姆政權後盾的伊拉克軍隊為什麼臨陣倒戈呢?薩達姆希望出現的〃巷戰〃沒有出現,軍隊一觸即潰,為什麼?我想真正的原因,是他的政權在國內是〃無道的〃、不得人心的。這是一個寄生在石油資源上的殘暴政權。對石油的依賴,阻擋了這個國家文明的發展。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政治學學者米歇爾·羅斯(MichaelLRoss)研究發現,自然資源與民主之間成反比關係:〃使用資源收入的政府與使用納稅人錢的政府有很大的不同。使用礦產資源收入的政府把錢大量花在了腐敗、軍隊和籠絡上,只有很少的錢用在了基礎公用事業上〃。薩達姆政權藉助對石油資源的壟斷,方便地獲得了文化、政治等領域的支配地位,文明和政治的發展於是就終止了。其次,這個政權無法找到成為國際體系中正常國家的途徑,他把自己裝扮成無辜的〃夢遊者〃。這裡的〃國際體系〃不只是指西方的霸權體系,事實上,薩達姆所破壞的主要是阿拉伯世界的文明體系。薩達姆家族政權形成的獨特文明有強烈的透過暴力解決阿拉伯世界內部爭端的趨向。第三,美國最後訴諸暴力解決薩達姆的問題,同樣顯示了主導當前世界的文明體系存在著侷限性。主權至上的國際體系在和平應對國境線以內的文明失敗方面,難以有所作為。同時,戰後的伊拉克如果要長期依靠美國軍隊維持秩序,如果美國及其盟國不能提供和平地解決薩達姆之後伊拉克問題的辦法,那麼,美國文明也是失敗的。目前中東地區極其猖獗的恐怖主義,電視和網站上不斷播放的人質被砍頭的畫面,是二戰後形成的國際體系和國際文明所面臨的最嚴重挑戰,當然也是美國所面臨的挑戰。約瑟夫·奈指出的軍事力量的侷限性,在美國的〃反恐戰爭〃中得到了體現。至今,〃9·11〃之後美國宣佈的戰爭狀態尚未結束,如果戰爭的一方一直採取抓人質、在網站上釋出恐怖攻擊警告、郵寄碳疽菌、自殺性爆炸等形式,那麼,美國能不能取得像一戰、二戰那樣型別的勝利,就是大可懷疑的。因為,在這樣的戰爭中,不需要諾曼底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