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3 / 4)

小說:時間簡史 作者:誰與爭瘋

多《原理》一書所需的資料,後來他扣壓了牛頓需要的資料。牛頓是不許別人回答“不”字的,他自封為皇家天文臺的大總管,然後迫使立即出版這些資料。最後,他指使夫萊姆斯梯德的冤家對頭愛德蒙·哈雷奪得夫萊姆斯梯德的工作成果,並且準備出版。可是夫萊姆斯梯德告到法庭去,在最緊要關頭,贏得了法庭的判決:不得散發這剽竊的著作。牛頓被激怒了,作為報復,他就在後來的《原理》版本中系統地刪除所有來自夫萊姆斯梯德的引證。

他和德國哲學家高特夫瑞德·萊布尼茲之間發生了更嚴重的爭吵。萊布尼茲和牛頓各自獨立地發展了叫做微積分的數學分支,它是大部分近代物理的基礎。雖然現在我們知道,牛頓發現微積分要比萊布尼茲早若干年,可是他很晚才出版他的著作。隨著關於誰是第一個發現者的嚴重爭吵的發生,科學家們激烈地為雙方作辯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為牛頓辯護的文章均出自牛頓本人之手,只不過僅僅用朋友的名義出版而已!當爭論日趨激烈時,萊布尼茲犯了向皇家學會起訴來解決這一爭端的錯誤。牛頓作為其主席,指定了一個清一色的由牛頓的朋友組成的“公正的”委員會來審查此案。更有甚者後來牛頓自己寫了一個委員會報告,並讓皇家學會將其出版,正式地譴責萊布尼茲剽竊。牛頓還不滿意,他又在皇家學會自己的雜誌上寫了一篇匿名的、關於該報告的回顧。據報道,萊布尼茲死後,牛頓揚言他為傷透了萊布尼茲的心而洋洋得意。

在這兩次爭吵期間,牛頓已經離開劍橋和學術。在劍橋他曾積極從事反天主教運動,後來在議會中也很活躍,最終作為酬報,他得到皇家造幣廠廠長的肥缺。在這裡,他以社會上更能接受的方式,施展他那狡獪和刻薄的能耐,成功地導演了一場反對偽幣的重大戰役,甚至將幾個人送上了絞刑架。

小辭典

絕對零度:所能達到的最低的溫度,在這溫度下物體不包含熱能。

加速度:物體速度改變的速率。

人擇原理:我們之所以看到宇宙是這個樣子,只是因為如果它不是這樣,我們就不會在這裡去觀察它。

反粒子:每個型別的物質粒子都有與其相對應的反粒子。當一個粒子和它的反粒子碰撞時,它們就湮滅,只留下能量。

原子:通常物質的基本單元,是由很小的核於(包括質子和中子)以及圍著它轉動的電子所構成。

大爆炸:宇宙開端的奇點。

大擠壓:宇宙終結的奇點。

黑洞:空間—時間的一個區域,因為那兒的引力是如此之強,以至於任何東西,甚至光都不能從該處逃逸出來。

強德拉塞卡極限:一個穩定的冷星的最大的可能的質量的臨界值,若比這質量更大的恆星,則會坍縮成一個黑洞。

能量守恆:關於能量(或它的等效質量)既不能產生也不能消滅的科學定律。

座標:指定點在空間—時間中的位置的一組數。

宇宙常數:愛因斯坦所用的一個數學方法,該方法使空間—時間有一固有的膨脹傾向。

宇宙學:對整個宇宙的研究。

電荷:粒子的一個性質,由於這性質粒子排斥(或吸引)其他與之帶相同(或相反)符號電荷的粒子。

電磁力:帶電荷的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它是四種基本力中第二強的力。

電子:帶有負電荷並繞著一個原子核轉動的粒子。

弱電統一能量:大約為100吉電子伏的能量,在比這能量更大時,電磁力和弱力之間的差別消失。

基本粒子:被認為不可能再分的粒子。

事件:由它的時間和空間所指定的空間—時間中的一點。

事件視界:黑洞的邊界。

不相容原理:兩個相同的自旋為1/2的粒子(在測不準原理設定的極限之內)不能同時具有相同的位置和速度。

場:某種充滿空間和時間的東西,與它相反的是在一個時刻,只存在於空間—時間中的一點的粒子。

頻率:對一個波而言,在1秒鐘內完整迴圈的次數。

伽瑪射線:波長非常短的電磁波,是由放射性衰變或由基本粒子碰撞產生的。

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基於科學定律對所有的觀察者(而不管他們如何運動的)必須是相同的觀念的理論。它將引力按照四維空間—時間的曲率來解釋。

測地線:兩點之間最短(或最長)的道路。

大統一能量:人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