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就是這麼奇妙,美國政府難產了,國際政治壓力忽然之間也沒了。
彷彿是憐憫合眾國的不幸遭遇,不光各種針對手段停了下來,就連戰爭賠款都被允許延期支付。
國際局勢趨於緩和,本該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美國的有識之士們卻變得憂心忡忡。
聯盟的繼續針對,固然會讓合眾國損失慘重,可是外來壓力也能夠促使美國民眾團結。
原本還想要藉機轉移公眾視線,調和國內各聯邦州關於賠款數額的紛爭,最起碼也要先完成大院,把中央政府搞起來,現在一下子變成了夢幻。
明知道這是敵人的陽謀,可是涉及到了自身切實利益,各聯邦州根本就無法退縮。
戰爭賠款可是一筆天文數字,每退讓一個百分點,都會令州政府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
這些多出來的錢,最終必然會落到民眾和企業頭上。政客們雖然沒有節操,但是選票卻不能不要。
誰都知道這樣僵持下去,最終會出大事;遺憾的是涉及了真金白銀,誰也拿不出令各方滿意的解決辦法。
各聯邦州都有自己的領導班子,一天兩天沒有中央政府,沒有問題;一個月兩個月沒有中央政府,問題也不算大;要是一年兩年都沒有中央政府,那就要事情大發了。
不是所有人都希望頭頂上有人管著,儘管合眾國的中央政府存在感已經很低了,但還是抵擋不住野心家的野心。
當大家習慣了沒有華盛頓政府,那麼華盛頓政府就真的要涼涼了。
說到底合眾國也只是一個立國百來年的移民國家,本身就沒有什麼向心力,走到一起完全是因為利益。
既然可以因為利益聚合,那麼就同樣可以因為利益而分家。
可以想象這波過後,就算是合眾國不發生分裂,也會和隔壁的聯盟國一樣,從聯邦變成邦聯。
看似只是變化了一個單詞,實則卻是性質上的根本改變。
各州同中央政府的關係直接變成了合作伙伴,高興的時候大家一起玩兒,不高興的時候分分鐘退出給你看。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聯盟國已經不只有一次出現加盟州鬧退出的新聞,甚至有的州已經付出了實際行動。
當然,在這進進出出的背後,也少不了華盛頓政府的推手。
秉承著搞不死你,也要噁心死你的原則。歷屆華盛頓政府,都喜歡在這上面搞事情。
遺憾的是人家鬧歸鬧,有合眾國這個危險在側,聯邦國各州都不敢放棄抱團。等冷靜了下來,最後又是一家人。
原本大家只是看笑話,沒有想到風水輪流轉,現在輪到了自己頭上。
……
美洲不太平,東歐也不太平。在沙皇政府拒絕了大陸聯盟的“善意”調停後,內戰的局勢就再次一瀉千里。
伴隨著層出不窮的“志願者”奔赴反俄前線,獨立浪潮再次被推向了高潮。
原本只是想要據險而守的芬蘭獨立軍殺了出來,和波蘭立陶宛地區的起義軍都盯上了同樣的目標——聖彼得堡。
這還不算完,巴爾幹半島的保加利亞人在驅逐俄軍之後,又發起了君士坦丁堡(沙皇格勒)會戰。
高加索地區叛軍也不甘寂寞,此刻正沿著伏爾加河進發。短期內無法判定具體戰略目標,看樣子是準備打到哪裡算哪裡。
烏克蘭獨立運動也進入到了高潮階段,在“志願者”們的幫助下,獨立軍在戰場上漸漸佔據了上風。
中亞局勢依舊糜爛,看不到任何好轉的跡象。西伯利亞到是佔據了上風,可是這沒有任何意義。
……
不是俄軍不努力,實在是叛軍氣焰太囂張。飛機坦克都出現了戰場上,讓缺槍少彈的政府軍吃盡了苦頭。
鎮壓叛亂?
不,這分明就是和歐洲世界開戰。導致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之前拒絕的國際“調停”。
現在後悔已經晚了,大陸聯盟死扣著前線的俄軍主力不放,沙皇政府只能讓剛放下鋤頭的農民上戰場。
伴隨著局勢的發展,俄國內部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參與到了民族獨立運動中。
如果要深究原因的話,還是來自一篇《論民族獨立運動》的文章。能夠造成這麼大的影響,文章的撰寫著自然不是普通人。
那已經是半年前的事情了,為了給俄國人添堵,弗朗茨在奧地利日報上發表了《論民族獨立運動》。
文中明確闡述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