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衝著指揮系統去的,企圖利用轟炸讓倫敦陷入混亂,令英軍的指揮體系崩潰,迫使英國人投降。
神羅空軍的轟炸就單純的多了,就是衝著英國空軍去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誘殺英國空軍主力。
從本質上來說,轟炸倫敦就是在打掩護,實際上的轟炸目標,還是英國人的重工業體系。
在弗朗茨看來,炸燬一家大型鋼鐵廠的意義,不亞於殲滅了一個師的英軍;搗毀一家造船廠,遠比擊沉一艘戰列艦更有意義。
在奶媽不給力的情況下,一旦喪失了自身造血機制,英國人戰敗只是時間問題。
有確定性更高的選擇,弗朗茨自然不會去冒險。可是現在不一樣,風險已經降低到了可控範圍之內。
最糟糕的結果,無非是損失幾條船、幾萬軍隊,對現在的神聖羅馬帝國來說完全可以承受。
……
神羅版的“海獅計劃”啟動,不等於之前的戰略就作廢了。本身又不矛盾,完全可能同時進行。
隨意變更戰略計劃,在軍事上絕對是大忌,比如那個誰誰誰,就是因為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搞丟了江山。
吸取了歷史的教訓,在戰略的問題上,弗朗茨從來都抱著謹慎的態度。
看似神聖羅馬帝國的戰略很多,好像到處都是重點,又好像沒有重點,實際上則不然。
在戰略的選擇上,大國和小國是截然不同的。小國受限於國力,選定一個方向直接死磕就完事了。
不要指望掉頭,或者是中途更換,因為小國往往只有一次機會,失敗即是完蛋。
相比之下,大國就不一樣了。充沛的國力,可以同時支撐多個戰略,縱使其中一兩個失敗也無傷大雅。
同不列顛相比,神聖羅馬帝國在國力上已經佔據了優勢,多項戰略同時啟動也就不奇怪了。
仔細研究就會發現,神羅軍方之前的一系列戰略計劃,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削弱不列顛的戰爭潛力。
……
夕陽西下,只剩下了晚霞的餘光。海面上兩艘插著英國國旗的船舶,一前一後面的向金蘭灣迎面駛來。
從一門門充滿滄桑的火炮,隱約可以判斷出後面一艘船是軍艦。軍艦走到商船後面還貼的那麼近,怎麼看都怎麼詭異。
近了、更近了,商船和軍艦之間連線的鋼絲繩,暴露在了眾人的視線中,原來軍艦是被商船拽著前進。
軍艦終於進入了港口。軍艦上倖存的官兵鬆了集體一口氣。作為馬六甲海戰中逃過一劫的幸運兒,疾風號同樣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從表面上密佈的彈痕就可以看出來,疾風號沒有少被摧殘。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疾風號的吃水格外的深,就像是超載了一般。
超載是不可能的,為了逃命船上能拋棄的,都在半路上給拋棄了。
既然不是超載,那結果就非常明顯了。幸好疾風號採用的是封閉船艙設計,要不然光軍艦進水都能要人命。
或許是因為逃命的時候跑得太嗨,在擺脫了敵人的追兵之後,疾風號的動力系統直接給整癱瘓了。
若不是在半路上恰好遇到了一艘英籍商船,估摸著逃過一劫的疾風號,就要變成幽靈船了。
軍艦剛剛停下來,維修人員就火速登船檢修。從反應速度上就可以看出來,維修工程師絕對是經驗豐富,顯然不是第一次了遇到這種情況。
馬六甲海戰的結果,早已傳了過來。留守的皇家海軍經歷最初的混亂之後,很快就進入了狀態。
不管怎麼說,日子總是要過的。海戰的結果無法改變,但是善後的工作還是要做的。
遠東艦隊主力損失殆盡,算是名存實亡,援兵自然是派不出去了,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對倖存的軍艦及時進行搶修。
沒有鮮花、沒有掌聲,同樣也沒有歡迎宴會。從緊張的氣氛就可以看出來,金蘭灣的局勢不容樂觀。
不過這對剛剛死裡逃生的奈傑爾上校來說,都是小問題。能夠撿回一條命,都是上帝保佑,誰還顧得上局勢。
就算是要思考未來,那也是回去好好睡上一覺,徹底放鬆之後的事情了。
……
奈傑爾上校面無表情的說道:“總督閣下,以上就是馬六甲海戰的全部經過。
這根本就不是戰爭,從頭到尾我們都是在被動挨打,連一次像樣的反擊都沒有組織起來過。
米歇爾上將下令分散撤退後,我們分開了,後面發出的電報根本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