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起來。
此刻坎貝爾首相的心情,就和倫敦的天氣一樣——“放眼窗外,盡是霧霾”。
自從登上首相寶座,·坎貝爾嘆氣的次數,比過去幾十年加起來的總和都要多。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不做首相,不知道大英帝國有多爛”。
外界眼中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國,在坎貝爾眼中就剩下了“爛”。
沒有辦法,關心不列顛優點的人太多;作為首相的坎貝爾,只能去關心這個國家的缺陷。
不是·坎貝爾偏頗,主要是職責所在。“發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本身就是政府的職能。
認為不列顛“爛”,主要是因為坎貝爾發現了問題,卻又無法解決問題。
為了避免局勢繼續惡化,為了保住不列顛的世界霸權,現在他只能採取最極端的措施——戰爭。
對一名政治家而言,做出這樣的選擇,無疑是失敗的。不過現實擺在眼前,容不得·坎貝爾猶豫。
軍備競賽的大幕已經拉開,拖得時間越長,對不列顛就越不利。
“歐洲局勢已經明朗了,伴隨著俄國人的站隊,我們搗鼓起來的中立運動,很快就會破滅。
接下來我們只能加快步伐,要不然等維也納擺平了歐洲各國,我們就要對抗整個歐洲大陸。
外交部的行動進展到了哪一步,一旦戰爭爆發,會有哪些國家支援我們?”
沉重的聲音,訴說出了·坎貝爾內心的不平靜。
戰爭的話題實在是太沉重了,尤其是和一個大國間的戰爭,沒有任何人敢掉以輕心。
作為外交大臣的亞當,此刻更是一臉鬱悶。
俄國人站隊神羅是預料之中的事情,畢竟他們的分化戰略才進行到一半,還沒來得及離間俄奧關係。
就算是要追究責任,按理來說也應該是追究前任、或者是前前任的。因為他們的不作為,才導致俄奧同盟延續了下來。
然而,政治是殘酷的。無論是前任、還是前前任、又或者是前前前任都平安落地了,這口黑鍋他背定了。
如果只是這一口也就罷了,問題是俄國人的站隊帶來了連鎖反應,直接影響到了各國的站隊。
這麼多口鍋一起砸下來,擱誰身上都背不起,亞當只感覺自己的人生“前途無亮”。
到了現在這一步,不列顛還有贏得戰爭的希望,但是作為不列顛的外交大臣,亞當絕對沒有翻身的餘地。
不小心成為了大英帝國最冤的外交大臣,亞當現在就剩下後悔了。
明明辭職信早就遞交了上去,可惜議會不批,硬是按著他背鍋。早知道來得這麼快,他就採用非常手段了。
看看之前那位提出戰爭的陸軍大臣,就因為前些日子在巡視軍營的時候墜馬受傷,現在已經是副手頂崗了。
不管內心深處多麼悲催,工作還是要進行的。哪怕是為了下半生的安穩日子,亞當也必須要放手一搏,拿功績洗白自己。
調整了一下情緒後,亞當緩緩說道:“外交部已經先後同日本、美利堅合眾國、哥倫比亞共和國、智利……等八個國家簽訂了密約。
如果需要的話,我們可以組建九國聯軍,共同對付奧地利人。
除此之外,我們同俄羅斯帝國、西班牙、荷蘭、北歐聯邦等國也有接觸。
雖然沒能將他們拉攏過來,但我們還是離間了各國同神聖羅馬帝國的感情。至少可以保證在戰爭爆發後,各國不會全力支援敵人。”
這樣的結果,顯然不能夠令眾人滿意。但是能夠做到這一步,外交部真的是盡力了。
甭管你說得天花爛墜,各國在進行戰略選擇的時候,始終都會優先考慮“利益”和“實力”。
不列顛擁有海權優勢,在海外的外交行動中自然無往不利。可是海外各國之間同樣存在著矛盾,拉攏了一家就不能再拉另一家。
要不然縱使拉起了聯盟,也是一個矛盾重重的聯盟,天天就忙著內耗了。
到了歐洲就更別提了,且不說他們在大陸上的發言權有限,光和不列顛有仇的就遍地都是。
拉著敵人去打另外的敵人,這樣的神操作,真不是一般人能夠完成的。
尤其是現在面臨的敵人,同樣是一個外交強國,擁有豐富的拉盟友經驗,那就更難操作了。
作為知情者,坎貝爾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故意刁難,破壞領導班子的團結。
開口緩和氣氛道:“外交部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