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那一刻開始,維也納政府就密切關注英國人的情報,就和英國政府關注神羅一樣。
雙方都派出了大量的情報人員,儘可能的蒐集對方更多的情報,區別只在於側重點不同。
英國人更加關注神羅的軍艦製造情況,弗朗茨卻更加關注英倫三島的物資儲備,尤其是糧食等生活必須品。
弗朗茨問道:“英國政府最近在幹什麼?憋了這麼長時間沒有大動靜,這可不像他們的作風。”
“愛折騰”是英國人固有的標籤,即便是神聖羅馬帝國強勢崛起,也沒有能夠改變英國政府喜歡四處折騰的本質。區別只是在於折騰的物件和幅度。
歐洲大陸是甭想了,英國政府就算是想要搞事情,都沒人肯配合。
到了海外就不一樣了,除了極個別地區外,神聖羅馬帝國在海外的影響力遠不如英國人。
以至於英國政府在海外拉攏盟友,維也納政府卻只能降低目標,僅僅只是要求各國保持中立。
願意加入神羅陣營的,基本上都是英國人篩選完了,因為區域矛盾衝突,必須要找一個靠山,才投奔過來的。
維也納政府沒有能力在海外保護盟友的安全,能夠給予的支援也很有限,所以對盟友的要求也很低。
跟著搖旗吶喊,把聲勢造起來就夠了。打仗的事情,神羅絕對不會主動牽連大家。
相應的戰爭勝利後,英國人留下的遺產,大家也不用惦記了。
當然了,這年頭敢惦記英國人家底兒的,除了神聖羅馬帝國外,估計也就沙皇政府了。
剩下的國家,通通都是有心沒膽。比如說西班牙就想收回直布羅陀海峽,可就是不敢採取行動。
腓特烈笑道:“英國政府高層最近都忙得腳不沾地,一邊要治療退出自由貿易體系後的陣痛,一邊又忙著整合國內的工業體系。
看樣子是受到了刺激,準備發奮圖強。畢竟,前段時間他們在公佈造艦計劃之後,卻因為大型船塢數量不足,被迫重新修改設計方案壓縮軍艦噸位。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次英國人建造的主力艦,續航能力應該會非常感人。”
這是必然的結果,在保證火力的情況下,壓縮軍艦噸位,那麼勢必要犧牲其它方面的效能。
減少儲煤量,縮短續航里程,就是危害較小的修改方案之一。
軍艦續航里程不足,大不了後面跟一艘補給艦,專門為它服務好了。
弗朗茨點了點頭:“密切關注著英國政府的一舉一動,留心任何詭異情況,現在沒有動作就是最大陰謀。
英國人不可能不知道,兩國之間工業上的差距,要是拼工業產能,縱使有兩個不列顛,那也改變不了結局。
何況,他們再怎麼整合工業,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讓國內的工業產能翻倍。”
不是弗朗茨小題大做,實在是英國政府的表現太不正常。和神羅“拼工業”,正常人都不會那麼幹。
真正適合英國人的玩法是:利用皇家海軍的優勢,在海上決戰中一擊致命,全殲神羅海軍主力。
神聖羅馬帝國工業實力強大,軍艦可以無限補充,但是有經驗的海軍官兵,卻是有限的。
最多幹上兩三回,神羅積攢下來的家底就耗盡了。到時候有船沒人開,維也納政府不得不坐下來談判。
當然,這僅限於理論上。海上決戰從來都是擊敗敵人,想要全殲對手幾乎沒有可能。
無法做到全殲,那麼逃回去的官兵,就是有過作戰經驗的老兵了。
補充一批軍艦和新兵進來,過上一年半載,大家調節的差不多了,又能投入戰鬥。甭管質量怎麼樣,至少數量是滿足了。
何況,補充進去的也不會是新兵。神聖羅馬帝國海軍同樣也是家大業大,除了主力艦之外,還有上百艘大大小小的普通軍艦。
絕大部分普通軍艦,都是不用參戰的。主力艦缺人,可以直接從普通軍艦上抽調,並不是純粹的新兵直接上戰場。
除了現役官兵,還有從前退役的,同樣可以徵招。
可以算一筆賬,神羅海軍官兵的平均服役年限也就4年左右,平均下來就是每年都有25%的人退役。
退役後自動轉入預備役,每年還是會有一個月的軍事訓練,這個時間一般會持續二十年。
退役官兵差不多就有五波人,就算是因為各種意外,淘汰掉一部分人,至少也有一半的人能夠上戰場。
除非是遭遇連續性全殲式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