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不以個人的意志而改變。幕後黑手始終沒有現身,日本政府只能自己吞下苦果。
某種意義上來說,不管有沒有幕後黑手,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總之,日俄矛盾升級是必然的。
沒有爆發戰爭,那是日俄兩國都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現在兩國政府都在默契的拖延時間,誰先完成戰爭準備,誰就會先動手。
或許是為了替日本政府減輕壓力,又或許是單純的巧合,1903年聖誕節後,倫敦政府釋出公告宣佈:退出自由貿易體系。
沒有什麼好意外的,神羅和不列顛之間的秘密談判,在上個星期以失敗告終。
即便是弗朗茨提出的兩國再次結盟,聯合執掌世界霸權,都遭到了英國人的拒絕。
想想也對,真要是繼續維繫自由貿易體系,和神羅聯合執掌世界霸權,估計要不了十年,不列顛就要回家收衣服了。
作為既得利益者,不放手一搏,英國人是不會甘心的,何況他們還有皇家海軍。
儘管皇家海軍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但優勢始終都是優勢。
伴隨著自由貿易體系的崩潰,神羅和不列顛之間的霸權爭奪,再也沒有了緩和的可能。
在密切關注遠東局勢的同時,弗朗茨也開始為接下來的爭霸戰做準備。
坦率的說,弗朗茨並不想以戰爭奪取霸權,可惜現實是殘酷的,從英國人拒絕妥協開始,神聖羅馬帝國的戰車就啟動了。
作為這輛戰車的駕駛員,弗朗茨可以踩剎車,卻沒有辦法阻止戰車永遠不向前行。
“腓特烈照會各國,下個月在維也納召開世界自由貿易經濟峰會,鼓動各國一起制裁英國人。
必要的時候,可以哄抬壟斷性出口產品對英出口價格,讓英國市場在短期內出現缺貨,提前引爆經濟危機。
提前通知相關企業,讓他們做好減產準備,儘可能降低我們的損失。對損失慘重的企業,政府酌情給予相應補貼。”
壟斷性產品不言而喻,除了糧食就是石油化工產品。至於機械裝置,雖然英國人生產的產品效能不咋地,可畢竟還是能夠造的。
縱使是糧食和石油化工產品,神羅的壟斷也不徹底,只要有時間英國人還是可以尋找替補的。
可惜英國人缺的恰好就是時間。在國會尚未透過之前,英國政府就算是想要提前儲備相關物資,都沒有那份兒權力。
政府沒有提前儲備,民間企業同樣沒有準備。按照不列顛的慣例,一項政策扯上幾十年都有可能,大家根本就想不到會這麼快就出結果。
不同於神羅的經濟體制政府可以隨時干涉市場,倫敦政府卻無權對國內企業指手畫腳,更無法命令大家提前儲備原材料。
一旦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上漲,相關企業勢必要受到衝擊,連帶著下游消費也要大受影響。
實施貿易壁壘,非弗朗茨所願。這是兩敗俱傷的打法,英國人固然不好受神羅同樣也會損失慘重。
究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還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在事情發生前,誰也無法給出答案。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新一輪的經濟危機,將伴隨著自由貿易體系的崩潰而爆發,所有的出口型企業都將遭到重創。
某種意義上來說,經濟危機爆發就是戰爭的倒計時。有原時空的兩次世界大戰做模板,弗朗茨遠比一般人看得遠。
延遲戰爭爆發時間,也並非不可以,但是弗朗茨等不及了。
眼瞅著自己就到了74歲的高齡,身體和精神素質均已大幅度降低,再不發動戰爭,估摸著自己就沒有能力主導戰爭了。
等處理了英國人,國內還有大量的事情需要做。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事務,都只能由弗朗茨親自來處理。
為了替自己的帝王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弗朗茨必須要給已經預留充足的時間,在精力尚能支援前完成這一切。
引爆經濟危機就是戰爭的開始,只不過先進行交鋒的是經濟,而不是軍隊。
腓特烈勸說道:“父親,是不是太快了點兒。國內還沒有做好準備,現在就引爆經濟危機,我們也會損失慘重。”
作為攝政皇儲,神羅國內的經濟情況,腓特烈早就瞭然於胸。
自從傳出不列顛退出自由貿易體系的訊息後,國內有遠見的企業,都在準備儲糧過冬。
不是大家的思想覺悟高,主要是國企和皇室財團開了一個好頭,其他資本家很多都是被動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