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爾福總督信誓旦旦的保證,敵人就有二十萬。沒錯,布林人就是靠人多勢眾,才擊敗他們的,這一點絕對不容置疑。
給倫敦政府的電報上都這麼說,在開普敦殖民地自然也不能例外。只要不想成為這次戰爭失敗的替罪羊,他就必須要把這個數字給做實了。
不列顛民眾也不是無法容忍失敗,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偶爾失敗一次也是可以原諒的。
這就要靠宣傳了,德爾福總督顯然是擅長自我包裝的。戰爭失敗的責任,已經推得七七八八。
要不然倫敦政府早就換人了,沒有人可以容忍一個不斷失敗的總督。尤其還是一個不安分,主動挑起戰爭的總督。
中年軍官彙報道:“總督閣下,新一輪的徵兵工作已經完成了,這次共計徵兵8000人。”
德爾福總督點了點頭,悲天憫人的說道:“很好,你們乾的非常漂亮。只是苦了開普敦民眾,這次需要他們為帝國做出犧牲了。”
這一刻,德爾福總督看起來不像是一名奸詐的政客,反而更想是一名悲天憫人的聖母。
一名官員立即配合道:“這也是沒有辦法,敵人來勢洶洶,一旦開普敦失守,誰也躲不過去。
現在民眾們入伍,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免受戰爭之苦。
總督閣下,不用太過傷心,民眾們的犧牲都是值得的,相信大家會理解你的苦心。”
仿若影帝附身的德爾福總督,搖了搖頭說:“民眾對我的看法並不重要,這都是為了帝國。
只要能夠保住開普敦,就算是現在讓我立即去死,我都不會皺一下眉頭。
我已經決定了,誓與開普敦共存亡。這是我寫好的遺書,如果不幸戰死沙場,就勞煩諸位幫忙交給我的家人。”
場面很是煽情,眾人都被感動了。不過這只是表面上的,所有人都清楚,一旦開普敦失守,挑起這場戰爭的德爾福總督就完蛋了。
活著回到倫敦,也少不了軍事法庭上走一遭。下半輩子都要在監獄中度過,連同他的家族都會抬不起頭。
最好的選擇就是死在戰場上,那麼情況瞬間發生了變化。哪怕是為了政治宣傳需要,倫敦政府也會把他變成“悲情英雄”。
這些情況,德爾福總督是一清二楚的,甚至還知道即便是保住了開普敦,他都不會有好果子吃。
為了減輕責任,現在他必須要演這出苦情戲,把自己塑造成一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