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家族不參與王位爭奪也是一件好事,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才能夠做出最有利的決定。
況且,現在的西班牙王國爛事一堆,要搞定內部問題,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古往今來臣子們都有一個通病,不喜歡強勢的君主。歐洲的繼承製度完善,情況還要好些,沒有他們發揮的餘地。
這次西班牙選王就不一樣了,外來戶國王離不開地方實力派的支援,所以最後的西班牙國王多半是一位無能之君。
已經出了一個倒黴蛋墨西哥皇帝,要是再出一個無能的國王,弗朗茨非常懷疑哈布斯堡家族的榮耀還能夠剩下幾分。
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兒子太小忽略掉,兩個弟弟還有幾個旁支王子都有同樣的機會,弗朗茨不好干涉。
本來西班牙就難搞,再來一位能力差的國王,不是讓問題更加複雜化麼?
不用懷疑,哈布斯堡家族培養出來次品也不少,除了馬西米連諾這位理想主義者外,還有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
從破壞力上來說,紈絝子弟遠遠比不上理想主義者。可是指望這些人成事,那也是不可能的。
首相費利克斯說道:“陛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西班牙王位之爭也不是短時間能夠結束的。
再加上隔壁的波蘭王位爭奪,也遲遲為定下來,恐怕接下來歐洲局勢會越發的緊張。
為了應對接下來的複雜局勢,我們有必要提前進行準備,免得到時候措手不及。”
歐洲大陸現在會爆發戰爭麼?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夠回答,擦槍走火都是一瞬間的事。
站在維也納政府的角度上,當然是不想看到,這個時候歐洲爆發戰爭了。
第二次工業革命剛剛開始,奧地利好不容易走到了世界最前沿,戰爭一旦爆發就全功盡棄了。
弗朗茨控制得住奧地利,卻沒有辦法控制其餘的歐洲國家。現在大家火藥味這麼濃,萬一哪個二貨挑起了戰爭,那就悲劇了。
原時空西班牙王位之爭引發了普法戰爭,現在普魯士人是沒膽子和法國人pk了,誰又能夠保證法國人不主動搞事情呢?
這年頭法國人已經有上帝最大,他們第二的苗頭了。海上英國人還能壓制住他們,陸地上那是誰都不放在眼裡。
要是法國人入侵奧地利,那麼弗朗茨就笑了,輕鬆堆死他們。要是他們進攻普魯士、德意志聯邦或者是比利時,這就令人糾結了。
本土作戰,弗朗茨有十足的把握取得勝利。跨境作戰,就要打了才知道。
戰爭要考慮的東西很多,在不同的地區,能夠投入的實力也是不一樣的。
俄國人就是一個反面教材,受限於交通,沒有能夠發揮出兵力上的優勢,結果被人逆襲了。
原時空的法蘭西、奧地利,都是沒有來得及發揮出全部實力,就跪了的反面教材。
法奧同盟比俄奧同盟還要不靠譜,雙方只是因為利益需要臨時性結盟。根本就沒有傳統友誼那東西,翻開兩國曆史就是一部戰爭史。
從中世紀開始,哈布斯堡王朝就和法國人耗上了,雙方開始了作死的死磕之路。
查理五世時期還做到了:拳打奧斯曼,腳踢法蘭西。
當然,被人家打的時間還要更多一些。總體來說是互有勝負,這一點從三家都還活著就可以證明。
既然沒有歷史負擔,那麼撕毀盟約也就沒有壓力了。信譽那玩意兒,從馬克西米利安一世過後就再也沒有君主嚴格遵守了。
目前為止,弗朗茨還沒有違過約,如果運氣好的話,沒準可以打破這個記錄。
現在大家的信譽,都是建立在利益不夠的前提下。只要利益到位了,盟約就是廢紙。
“先進行有限度的備戰,比如增加預備役訓練,不要盲目擴充軍隊數量,免得刺激到了各國,讓局勢更加複雜。
現在歐洲大陸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很小,沒有必要弄得神經緊張,就算是局勢突然失控,大家都沒有準備,我們也不會吃虧。”
弗朗茨不認為現在會爆發大戰,除非是大家集體腦袋抽風,不然就算是發生了衝突,也可以強行按下去。
在這個問題上,英國人是奧地利的盟友,雙方都有維持歐洲平衡穩定的需求。
蝴蝶效應的作用是強大的,原時空獲得法國人支援,繼承王王位的阿馬德奧一世,現在遭到了拿破崙三世的強烈反對。
沒辦法,拿破崙三世吞併了撒丁王國,當時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