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的結果會截然不同。
可是再怎麼樣,也比紙上談兵強。如果指揮炮灰部隊,都能夠打贏,那豈不是更加證明大家的指揮能力?
現實非常打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測試,都是以失敗告終。很多時候都是炮灰部隊戰敗,然後菲克尼子爵指揮著“布林共和軍”善後。
戰爭到了現在,布林共和軍和奧地利部隊的戰鬥力也差不多,本來就是一個體系訓練出來,包括兵源、軍官都是出自德意志地區。
這支部隊,現在大約有三萬八千餘人,然後加上十幾萬炮灰部隊,就和英國人打得旗鼓相當,足以證明他們的戰鬥力。
當然,這也和英國軍隊魚龍混雜有關係,很多來自殖民地的白人部隊,實際上也是混日子的。
原時空布林人的兵力更少,英國人以十倍的兵力發起進攻,雙方都打了兩三年。如果斷絕了物資供應,布林人後繼無力,沒準戰爭還會繼續下去。
這次南非戰爭情況就截然不同,英國人想要封鎖是不可能的,隨便倫敦政府再怎麼擅長舞袖,奧屬非洲殖民政府也不可能斷了自己人的給養。
戰爭開銷大,沒有關係弗朗茨這個皇帝都不怕,前線的軍官們還怕啥。很多人看來這是英奧兩國博弈,關係到了奧地利在非洲大陸的霸權地位。
到了1870年末,這次南非戰爭的傷亡已經無法完全統計,甚至連自身的傷亡人數,都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
在南非戰場上,弗朗茨是最大限度的放權。所有軍官都可以徵招炮灰部隊,土著部隊的損失,一直都只統計一個大概數字。
反正損失一萬,還可以補充兩萬,布林共和國內部徵招不夠,就讓後方殖民政府派人過來。
英國人一邊已經出現炮灰部隊不足的窘迫,大量的青壯被送上了戰場,不知道有多少部落會因此而滅亡。
聖誕節已經不遠了,這個時候“布林共和國軍隊”已經把戰線推進到了英屬南非殖民地腹地,距離開普敦只有兩百多公里。
菲克尼子爵不打算繼續拖下去了,大家還想要打完戰爭過聖誕節。拖的時間太長,英國人的援兵又要來了,到時候戰爭就不好打了。
從內陸地區進攻,後勤永遠是最大的制約因素,如果不是南非的幾條河流,這場戰爭早就收場了。
指著牆上的手繪軍事地圖菲克尼子爵說道:“諸位,這是英國人的兵力部署圖,隨著戰線的向前推移,英國人抵抗越發強烈。
如果不能在年內結束戰爭,拖到了明年開春,那麼英國人的第四批援兵就會抵達,到時候我們想要奪取開普敦就難了。
留給我們的作戰時間,已經不多了。要是不能夠速戰速決,恐怕很難趕在兩國談判前佔領整個南非。”
沒辦法,戰爭進行到了現在,想要結束就需要一方服軟認輸。英國人可不是鐵頭哥,打不過就認慫,約翰牛從來沒有怕過誰。
區域性戰爭而已,維也納政府拿下南非的立場有多堅定,那也說不上來,包括弗朗茨這個皇帝也只是準備先拿下金礦區。
最終從英國人手中奪取多少土地,大家不是那麼關心。主要是隻有奪取了開普敦,全據南非才能夠軍功最大化。
不要看戰爭打了大半年時間,大家都是戰功赫赫,實際上的戰果卻非常有限。
拋開殲滅的炮灰部隊不提,英軍的兵力損失絕對不超過一萬。雙方每一次交戰,都只是擊敗沒有能夠全殲,戰果自然就上不去了。
這也是沒有辦法,英軍總指揮官德爾福總督是一個老狐狸,每次都是讓白人士兵先走,用炮灰部隊殿後。
扔一萬不夠,就扔兩萬,反正炮灰部隊不值錢。這些都是隱患,萬一流竄到後方居民聚集地,造成的損失就大了,菲克尼子爵不得不派人清理。
上萬頭豬要抓起來都需要時間,何況是人呢?等解決了這些蝦兵,英國人主力又構建了一道防線。
殲滅不了英軍主力,這場戰爭自然不會短時間內結束。
一名中年參謀皺著眉頭說道:“這恐怕有點兒困難,要攻佔開普敦,我們手中的兵力還是不足,這些土著軍隊根本就指望不上。
到了開普敦港口,英國人還有海軍火力支援,我們手中缺乏重炮,很難在短時間內攻克城市,戰爭一旦拖了下去,局勢又會發生變化。
英國人最近的援兵,只需要一個星期,就可以從衣索比亞過來,本土的援軍也只需要一個月時間。”
這是現實問題,奧地利不缺兵,可是能夠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