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都只是構想,想要變成現實,還要看基礎工業。
甚至科學技術進步也是息息相關的,人們在關注愛迪生、愛因斯坦這些大牛的時候,往往忽略背後默默無聞的基礎科學研究者。
這些人沒有知名度,沒有影響人們生活的發明創造,然而一切的發明創造又離不開他們。
從19世紀以來,大部分科學發明創造都集中在歐洲大陸,就可以看出問題來。
不是別的地區沒有天才,只因為基礎工業的缺失,支撐不起這些天才搞發明創造,不得不走上另外的道路。
在科研院的一個角落裡,內燃機專案小組還在艱苦奮鬥著。
這項技術起源也很早,17世紀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就用火藥爆炸獲取動力的研究,只不過因為火藥技術不成熟,難以控制結果導致研究失敗。
1794年,英國人斯特里特提出從燃料的燃燒中獲取動力,並且第一次提出了燃料與空氣混合的概念。
1833年,英國人賴特提出了直接利用燃燒壓力推動活塞作功的設計。
19世紀中期,科學家完善了透過燃燒煤氣,汽油和柴油等產生的熱轉化機械動力的理論。這為內燃機的發明奠定了基礎。
活塞式內燃機自19世紀60年代問世以來,經過不斷改進和發展,已是比較完善的機械。
1860年,法國的勒努瓦模仿蒸汽機的結構,設計製造出第一臺實用的煤氣機。
這些都是促使內燃機專案立項的外在因素。既然基礎已經奠定了,弗朗茨自然不會忽視這項劃時代的發明了。
單從技術上來說,18世紀內燃機技術就有可能問世。當然,科學研究不是那麼容易的,原時空一直拖延到了19世紀後期才得以突破。
弗朗茨的推動只是加快了這一程序,早在兩年前,內燃機就已經在實驗室誕生了。
只不過因為功率太小,沒有實用價值,目前只能留在博物館供人觀賞,現在已經是第二代內燃機。
什麼時候,能夠運用到生活中,這個問題就只能看運氣了。畢竟,實驗室成果和商業運用是兩個概念。
皇家科學院中還存在著很多黑科技,只不過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夠問世。其中以醫藥、生物學最多,很多效果很好的藥品,根本就無法工業生產。
不光是工業技術更不上,很多都是原材料太少。尤其是那種以幾百年草本植物加工出來的藥品,實驗室自身研究都缺乏原材料。
沒得說,這些亂七八糟研究的幕後支持者就是弗朗茨。
在維也納研究的專案還算不錯,部分放在非洲的實驗室才恐怖。曾經還出現過一次實驗室汙水排放,導致數個非洲部落滅族。
可以說最早的生化武器了,幸好弗朗茨有先見之明,把實驗室放在了非洲大陸,不然事情就大發了。
弗朗茨一直都認為,每一名優秀的科學家,都是一位作死小能手。很多根本就不瞭解的東西,都敢直接進行研究,不佩服都不行。
許多爛七八糟的研究,造成了難以想象的後果。如果弗朗茨願意,現在都可以製造生化武器了。
顯然,愛好和平的他沒有這麼幹。誰也不知道科學研究帶來的副產品,放出去後果會有多麼嚴重,弗朗茨更加不想嘗試。
這個年代的醫學技術有限,萬一放出一個未知病毒,直接把人類搞歇菜,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方面科學家們,還是知道輕重的,每次實驗收集資料過後,都要慎重處理研究帶來的垃圾。
如果想要坑人的話,把這些廢料蒐集起來,給送過去保管效果顯著。當然,這種缺德事,弗朗茨是從來不幹的。
為了處理實驗室垃圾,他也是付出了大代價。通常都是先高溫焚燒,然後再運往人跡罕至之地掩埋,反正是不會留在國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