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財產就會變得一文不值。
比如說:土地無人耕種,很快就會草長鶯飛,然而稅還是要繳納的。
又比如說:商鋪、工廠之內的不動產,如果不能正常經營,房東自然獲得不了任何收益。
現在需要的是讓他們冷靜一下,才知道未來該如何合作。除非柏林政府出資買下這些產業,在幕後進行操作,不然這些人撐不了幾天。
最令弗朗茨頭疼的是薩克森政府天天向中央政府提案,要求新神聖羅馬帝國制裁普魯士王國。
要知道他們為了收回普屬薩克森地區可是花了大價錢的,現在上面就那麼幾萬居民,想要開發這一地區還需要大量的投資和移民。
被擺了一道,薩克森王國自然不能忍了。如果不是雙方武力差距太大,弗朗茨懷疑他們都直接莽上去了。
沒有采取暴力手段,薩克森王國還是用自己的辦法就行了報復,比如說:關閉了兩國貿易通道,禁止任何普魯士商品在薩克森地區銷售。
這還不夠,他們想要新神聖羅馬帝國一起制裁普魯士。明知道這是兩敗俱傷的打法,薩克森民眾無所畏懼,就是要賭這一口氣。
弗朗茨自然是頭疼了,這種制裁沒有任何意義。就算是新神聖羅馬帝國封鎖普魯士,人家也可以從英法哪裡獲得。
況且,經濟危機爆發後,各國間的關稅都快要阻斷進出口貿易了,普奧之間的外貿總額都不足一千萬神盾,不足經濟危機前的三分之一。
制定政策不能夠任性,為了賭氣就隨便亂來,利益受損的企業怎麼辦?要是因此導致失業人口增加,社會矛盾加劇更是得不償失。
要報復普魯士著什麼急,未來有的是機會。盲目硬上,搞僵了民間關係就得不償失了。
沒有辦法,薩克森王國自己要幹就隨他們去了,這是他們的權利,弗朗茨也懶得干涉。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只要對比一下弗朗茨就心態平衡了。英國人還在愛爾蘭、蘇格蘭兩個麻煩,法國人正在自找麻煩,相比之下奧地利算是好的了。
底下的邦國還算是安分的,至少沒有誰嚷嚷著鬧獨立。薩克森王國現在爆發也是可以理解的。
剛剛收回的普屬薩克森地區佔他們總面積的四層多,原本上面有一百萬人口,現在就剩下那麼幾萬了。
任何一個國家,突然少了百分之三四十的人口,也是要發飆的。薩克森還算是剋制的,僅僅只是嚷嚷著要經濟制裁普魯士。
……
安撫完了小弟,弗朗茨才將目光投向了巴爾幹半島。工業不要考慮,法國人只是把這裡當殖民地經營,自然不存在這種高大上的東西。
奧斯曼帝國遺留下來的工業,先是近東戰爭,又遇到了法國人的殖民統治,這些產業早就完蛋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一件好事。單純農業顯然是更加容易統治,亂七八糟的思想也很難在保守的農村傳播。
加上法國人的功勞,很多死硬分子都被流放的差不多了。儘管法國人離開的時候埋了不少隱患,可是這些都沒有發揮出來的機會。
弗朗茨去巴爾幹半島視察,可不是遊山玩水,而是製造對當地大手術的藉口。
皇帝親自視察地方,自然要加強安全防護,地方政府清查安全隱患是很自然的,這一查問題就暴露了。
按照奧地利的法律,違法犯罪的分子實在是太多,無論罪名大小,構成了犯罪就要追究責任。
為什麼拿到法屬巴爾幹半島要等這麼久才動手,還不是為了讓他們犯罪麼?
法國人的殖民統治和奧地利直接統治,在法律上的差距天差地別。在法國殖民地可以做得很多事情,到了奧地利那就是違法。
違法必究,所以凡是被逮住的人都要面臨法律的嚴懲。法不責眾是不存在的,一村人犯罪就追究一村,一鎮人犯罪就追究一鎮。
法國人留下來的釘子,毫無疑問被拔出去了。當地的統治階級,基本上也換了一遍。
依法辦事,誰也不能夠說什麼。牽連再多,法律的尊嚴也是要維護的,絕對不是打壓異己。
除了傳播非法思想的政治犯要勞役終身外,剩下的都是根據罪名大小處理。這次沒有直接流放,而是留下來為改善巴爾幹半島交通奮鬥。
要不要開發新獲得的法屬巴爾幹半島,弗朗茨還是非常的猶豫。奧地利的精力有限,把資源投入到巴爾幹半島上總感覺有點兒虧。
新獲得的法屬巴爾幹半島領土面積到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