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成果的企業都活不長,投資者們的耐心有限,沒有人等他們十年磨一劍。
最短的科技企業,僅僅只有幾個月壽命。研發某一項技術,因為競爭對手先搞出來成果,他們就會被投資者認為沒有潛力而拋棄。
資本市場就是這麼殘酷,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資本家們不樂意投資新高科技企業,也就不奇怪了。不僅僅是風險大,就算是搞出來的成果,也不一定有商業價值。
結果19世紀的科技發明創新,大部分都是個人推動的。等有成果之後,資本才一擁而上,推動技術革命。
如果不是奧地利新能源電力公司異軍突起,在維也納打造了不夜城,讓大家看到了電的重要性,電力產業也不會受到資本熱捧。
即便是如此,資本家們同樣在想辦法降低風險。這也是奧地利新能源電力公司的戰略擴張,能夠那麼順利的原因。
兩人這是投資理念之爭,沒有對錯,只有適合與否。
沒有進入輕工業搏殺,就足以證明兩人的遠見。當然剛剛結束的經濟危機,也應該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資本不會規避風險,但是資本家們有規避風險的本能。發生了產能過剩的行業,誰都知道那是夕陽產業。
夕陽產業能夠生存下來都不容易,想要獲得鉅額利潤,顯然是不可能的。
見場面有些尷尬,同行的勞倫斯洛夫斯基轉移話題道:“已經了快12點了,我們該用午餐了。我覺得隔壁那家餐廳的牛肉不錯,要不去嚐嚐?”
托爾笑道:“我更喜歡他們的考鵝,你們呢?”
……